你好,欢迎访问云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草子地村: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有成效


来源:漫湾镇 作者:罗维富 时间:2022年10月14日 16:26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今年以来,漫湾镇草子地村按照“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族人民共筑中国梦”民族工作要求,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广泛组织各族广大村民群众,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着力实施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村居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居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民族团结进步音符奏响了山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明显。

强化宣传,思想共识有“领悟”。草子地村以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座右铭,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党建、文旅等深度融合并同步推进,定期不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轮回宣传动员。一是紧紧抓住全市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临沧边境县10位老支书回信精神的契机,积极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回信”原文,深切领悟其精神实质,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二是通过上门入户、“网格化”管控、微信群宣传等方式,实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进行互相帮助,沟通交流,共同努力,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抓住载体,民族文化精神有“活力”。草子地村党总支以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为主题,注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活力。一是以草子地组、傈僳组和三戈羌组的彝族、傈僳族歌舞文化为载体,多在传统节假日、农闲时段和晚间休息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营造和谐自然、粗矿有力的彝族和傈僳文化环境,进一步彰显了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民族气节。二是充分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养,为草子地村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三是建设文化栏,焕发民族精神。在村委会、小组活动场所和学校等显眼地段,建设以彝族风格为主的“火塘烤茶”、“打歌

”等文化栏,进一步弘扬民族互帮互助、互相包容、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

做强产业,村居美好生活有“希望”。草子地村依托昔宜村和白莺山村连接线及漫湾电站百里长湖沿线的区位优势,特别是突出山区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抓住乡村旅游发展机遇、抓住民族团结创建示范项目落地契机,着力抓好特色农业。一是动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香橼35亩、柑橘150亩、咖啡200亩、澳洲坚果1000亩,管护和提升传统产业茶叶1000亩、核桃7700亩,更好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将为游客提供“吃、购、娱”等便利条件,正式开启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二是在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动员村内杨文龙、袁方等制茶专业户运用淘宝、QQ、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推广家乡古树茶,每户年销售金额达30余万余元,不断拓宽了茶叶销售渠道。

抓牢基础,美丽家园建设有“特色”。草子地村党总支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整合‘十百千万’工程、脱贫攻坚等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推进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一是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工作机遇,建立曼亥山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个,涉及草子地、新村2个村43户167人,全面配套了硬板路、路灯、公共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同时要求搬迁户做好房前屋后、居住庭院绿化美化,真正形成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置身其中会流连忘返。二是动员群众积极建设绿美村庄、绿美家园,村庄呈现出前花后树、左蓝右绿、空气清新、彩色环绕的靓丽风景。三是安装太阳能路灯130盏,使村间道路明亮撤夜,不仅方便村民出行,更是为村庄增添了一道美丽的夜景线。

关注民生,群众福祉有“建树”。草子地村党总支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千方百计加快民生建设,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等实际问题,使群众得到实惠。一是针对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开展,及时研究讨论修订好村规民约,采取落实村组道路、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合理收支垃圾清运费、开展“乱堆乱放”整治、严格规范畜禽养殖和示范带动卫生户厕建设等行之有效措施,全面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漫湾镇作出人居环境卫生提升的典范。二是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近两年里,有草子地村大石房小组村民杨学虎同志凭着到广东积累的制造塑料瓶技术经验,回到家乡云县办起了泉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村内提供24个就业岗位,带领草子地村民发家致富起好头。三是做好沟上下首组的防洪沟370米,确保了村民家居安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注重落实,民族团结有“示范”。草子地村党总支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十二进”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十二进”活动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示范创建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按照民族宗教事务治理的相关要求,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特别注意做好少数民族的思想工作,并适时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为各族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化隐患为平安,真正形成了各族人民“一家亲”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