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乡镇动态 > 正文

幸福镇:党建引领聚合力 俐侎村寨换新颜


来源:幸福镇 作者:施仕梅 时间:2023年06月28日 11:21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天暖日长,风光旖旎。6月的邦信,风轻云淡、水清岸绿、绿树环绕、满目皆景。邦信村坐落在云县幸福镇西南部,距离政府驻地57公里,距离县城99公里,辖区内有彝族、白族、畲族、直过民族彝族支系俐侎人等多个民族杂居,由于境内降雨充沛,气候湿润,夏、秋两季时常被雨雾笼罩,被称为“云上邦信”。近年来,邦信村围绕“云、黑、绿”的发展思路,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抓好基础求发展、抓好产业谋发展、抓好生态保发展”,聚力打造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全面提升俐侎村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邦信村是在大山林里,生活极其不便,雨季来临的时候,基本走不了路。”在还没有铺水泥路之前,雨天一脚下去,泥巴可以淹没小腿。即便是天晴,泥巴裹着牲畜粪便,让人寸步难行。邦信村党总支书记王建忠说道:“由“飞鸟不通”到“公路通至家门口”,邦信村千百年来人挑马驮景象彻底成为历史。”

一、抓好党建促发展

邦信村设党总支1个,下设养殖党支部和种植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70人,占比3.65%。邦信村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坚持“建好一个村班子、带好一支好队伍”,通过抓学习、抓制度、抓纪律,不断加强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高党员在发展产业、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邦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抓学习。以专题学习、现场观摩、研讨交流、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定期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习领会上级的工作安排和部署,进一步提升村两委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抓制度。坚持落实村干部轮流坐班办公制度、周一例会制度、年度工作总结制度、请销假制度、村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包户制度和“四议两公开”制度,严格按照上级安排和村两委制定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及时处理好难点和重点问题,解决好群众诉求。三是抓纪律。严明工作纪律,用党的纪律约束好党员,用党的制度管好用好干部,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俭意识,真正把为人民群众服务放到首位,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抓好基础求发展

邦信村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完善邦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筑牢乡村振兴之基。一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邦信村18公里硬化公路全面建成使用,打通5.4公里出村便捷通道,8个村民小组道路实现硬化;新挖14.8公里林区、草原公路,生态养殖业步入了快车道;新建农业生产道路57.2公里,农田地路网全面形成。全村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工程全面建成,人畜饮水得到有效解决;全村131户享受到危旧房修缮改造政策,邦信村告别了危旧房时代,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边远山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两免一补”政策和在校大学生救助政策,农村孩子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二是全面提升村庄治理能力。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制,把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突发事件和群众诉求都解决在第一线,不断提升村级治理能力。重点实施“三改三清”项目(即“改厕所、改圈舍、改粪坑和清沟渠、清垃圾、清杂物”),强化“两增一保”措施(即:增花增绿、日常保洁)。以厕所革命为抓手,以解决粪源污染为重点,分步实施圈舍和粪坑改造。截至2022年底,建成无害化户厕145户,建成自然村公厕4座,完成人畜混居的圈舍粪坑围堰遮盖153个,完成污水集中排放和收集处理。巩固实施好全村卫生保洁收费和专人保洁制度,执行垃圾清运收费和专人清运处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清沟渠、清垃圾(白色垃圾)、清杂物为主的“三清”行动,打造“净美邦信”的靓丽名片。三是全面打造民族团结示范村。以俐侎文化为载体,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排污沟渠740米,完成俐侎农家入户硬化路320米,建设围墙220米。同时在人流集中的区域、农户庭院和偏僻地带安装监控设备146台,加强安全防范,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交通安全劝导,及时处置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隐患,及时调处和化解群众纠纷,建设平安和谐邦信。

三、抓好产业谋发展

邦信村始终把农业产业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资源禀赋,村两委、党员、群众共同分析、共同研究,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着力打造3个产业带,打造具有邦信地理标识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产业兴旺”的致富目标。一是打造生态养殖产业带。海拔2000米以上约1.5万亩森林、草原地带重点发展黑山羊、本地土猪、山地黄牛、蜜蜂等为主的生态养殖业,探索无公害、有机食品生产发展道路。二是打造林下种植产业带。海拔1700米至1900米地带在巩固好核桃、茶叶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两个特色产业,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和蔬菜产业。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主要种植重楼、黄精、板蓝根、三七等中药材,采取“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公司(云县农宝种植公司)+合作社(邦信农源种植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进行发展,规划种植面积为1000亩以上。蔬菜产业发展种植菜豌豆、蚕豆、荷兰豆等蔬菜作物2000亩。三是打造高优蔗园产业带。海拔1700米以下,集中连片规划种植甘蔗1000亩。截至目前,邦信村共建成中药材基地1020亩(其中:滇重楼473亩,滇黄精308亩,三七204亩、白芨35亩),年产值2480万元;种植甘蔗1000亩,年产量1万吨,年产值400万元;大牲畜存栏580头、羊4820只、猪3100头、家禽4800只,蜜蜂2100桶,总产值1900万元。2022年全村农民年生产经营性总收入为3867万元,务工总收入12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00元。

三、抓好生态保发展

邦信村坚持“云、黑、绿”的发展思路,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云”,清风漫卷白云飘。邦信村位于南汀河右岸,紧邻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北高南低,西、北两面均和永德县接壤,最低海拔1500米,最高海拔2660米。蓝天白云,民之所盼。频频光顾的蓝天白云,一览无余的通透视觉,清新舒畅的新鲜空气,对于邦信来说,这已司空见惯。但对于初到邦信的外地人来说,这里的天空常常会引起他们的赞叹。“黑”指的是彝族支系“俐侎人”的服饰。邦信村作为俐侎人世居地之一,俐侎人的纺织、印染、制衣、山歌、舞蹈等传统风俗和技艺沿袭至今,用天然染料“靛蓝”染制的服饰通体黑色,身着此服饰的俐侎人被外界称作“黑衣部落”,俐侎服饰手工艺品被收录进《俐侎人织染工艺》保护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邦信村秉持着传承传统文化,深耕文化自信。2013年8月被住建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12月被省民宗委命名为“邦信俐侎古寨”。“绿”,邦信村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73%,村庄、田园均被森林包围,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农家院落清净美丽;山林、草地、农田、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大春小春作物接茬,四季常青。邦信村的“绿”不仅体现在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农产品的“绿色”。中药材、野生古树茶、冬蚕豆、冬豌豆、魔芋,山地放养的猪、鸡、牛、羊等农产品,均按照绿色无污染的标准打造特色食品牌。实施乡村振兴以来,邦信村始终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开展绿美行动,发动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绿美爱心捐赠,捐花200余盆,捐树500余株,同时有效开展“绿美庭院”创建,全面激发群众参与绿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厚植生态底色,打造绿美家园。

在一声声古老的《彝族关龙调》韵律中,昔日闭塞、落后、贫困的邦信村逐渐蜕变成彩云环绕、绿树成荫、道路整洁、房屋整齐、庄稼连片、欢声笑语、欣欣向荣的美丽家园,神秘古老的俐侎人民用着他们特有的语言歌颂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和美好生活的愿景,描绘着一幅幅着景美、人美、民风美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