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县人民政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无障碍阅读 | 长者模式

云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推介发布云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


来源:云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 时间:2023年04月10日 08:53 点击率:打印 】【 关闭

各乡(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局属各有关单位:

为引导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介发布 2023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云农科〔2023〕1号)要求,以全省遴选发布 2023年58个主导品种 84项农业主推技术为基础,结合云县产业发展实际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技术需求,在广泛征求相关职能站所意见的基础上,遴选出 7个主导品种和 5项主推技术作为 2023年云县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见附件),现予推介发布,请各单位各部门结合实际遴选推广,为推进我县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附件:1.云县 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7个)

2.云县 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4类 5项)

3.云县 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简介

4.云县 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云县农业农村局

2023年4月1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1

云县 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7个)

一、水稻

滇屯 506、滇禾优 615。

二、玉米

云瑞 408、罗单 297.

三、大豆

滇大豆 2号、齐黄 34。

四、马铃薯

丽薯 17号。



附件 2

云县 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

4 5项)

一、作物类2项)

1.水稻旱作绿色栽培技术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二、植保类1项)

3.红火蚁防控主推应用技术

三、畜牧类(1项)

4.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

四、兽医类(1项)

5.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



附件 3

云县2023年农业主导品种简介

一、水稻

1.滇屯 506

品种来源: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德宏州农业科学研究

所、芒市遮放贡米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云南香软米品种滇屯 502进行复壮研究,通过农艺性状、抗病性、品质、香味基因等鉴定选育。

审定情况:202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滇审稻 2021002号

特征特性:滇屯 506为籼型常规水稻。全生育期 157.0天,

株高 97.6厘米、穗长 22.9厘米、亩有效穗 15.75万穗、成穗率

79.7%、穗总粒数 120.6粒、穗实粒数 107.0粒、结实率 88.65%、千粒重 34.4克、落粒适中。抗病性鉴定:稻瘟病穗瘟损失率 1,综合抗性指数 1.8,抗稻瘟病、高感纹枯病、感白叶枯病、感稻曲病。品质检测:出糙率 81.7%、精米率 72.9%、整精米率 64.4%、粒长 7.7mm、粒型长/宽比 3.1、垩白粒率:5%、垩白度:0.7%、直链淀粉 12.4%、胶稠度 72mm、碱消值 6.0级、蛋白质 6.08%。

米粒横断面碘液染色呈蓝紫色。

产量表现:2019—2020年参加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软米

自主试验(广南县、芒市、墨江县、勐海县、元阳县 5个试点),219年平均亩产 488.6kg、比对照滇屯 502增产 8.9%、增产点率100%,2020年平均亩产541.0kg、比对照增产7.9%、增产点率100%,两年平均亩产 514.kg,比对照增产 8.4%、增产点次率 10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77.9kg、比对照“滇屯 502”增产 12.8%、

增产点率 100%。

栽培要点:(1)选(购)高质量的合格种子。(2)把握好播

种移栽时间,秧龄 35—40天。(3)合理密植,亩插 1.5万—1.8万丛,每丛栽 2—3苗。(4)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减少或控制施用量(氮肥施用时期根据不同海拔生态以及栽培习惯确定)。

(5)主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6)按常规稻栽培管理技术防治病虫害,稻瘟病高发区注意综合防控和酌情种植。(7)抽穗期补施钾肥以提高粒重。(8)适时收割,保证品质。

适宜区域:适合在云南省与试验点类似区域海拔 1300米以下

籼稻区域作特殊稻(软米)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昆明市盘龙

区云南农业大学,邮编:650201,联系人:文建成,电子邮箱:jcwen1117@163.com。

2.滇禾优 615

品种来源: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云南禾朴农业科技有

限公司通过亲本组合为 H479A/南 615联合选育。

审定情况:2022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定。

审定编号:国审稻 20220301

特征特性:滇禾优 615为粳型杂交水稻。全生育期 177.0天,

株高 107.0厘米,穗长 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 22.4万穗,每穗总粒数 165.1粒,结实率 85.5%,千粒重 23.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3.5、3.8,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 5级,耐冷性5级,中感稻瘟病,耐冷性一般。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3.5%,整精米率 69.1%,粒长 5.2毫米,长宽比 1.9,垩白度 1.6%,透明度 1级,碱消值 7.0级,胶稠度 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6.7%,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213)标准三级。获

2019年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粳稻)金奖。

产量表现:2019年参加长江上游高海拔粳稻组特殊类型品种

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739.7kg,比对照增产 8.4%;2020年续试平均亩产 721.9kg,比对照增产 6.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30.8kg,比对照增产 7.5%;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77.3kg,

比对照增产 10.7%。

栽培要点:水田种植:购买合格种子。一般 3月中旬至 4月

下旬播种,秧田播种量每亩15.0kg,大田亩用种量1.5千—2.0kg。

水育秧移栽叶龄 5.0叶左右,秧龄控制在 45天以内。栽插株距

12.0厘米,行距 22.0厘米,每亩插足基本苗 3万以上。科学施肥,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主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其他田间管理、栽培和收获措施均按该类型品种常规方法实施。根据

当地水稻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

旱地种植:(1)购买合格种子。(2)种植地块选择在海拔在

800—1700米之间,雨水相对丰富地区旱地。(3)播种期:在当地进入雨水期前,最晚不超过 6月初。(4)播种:种子播种前应作消毒处理,播种采用条播或点播方式直播,播种量一般亩用种在1.5—2kg,行距 20—25cm,株距 15cm,每穴 3—4粒,播种深度3—5cm;合理密植;(5)管理: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鸟、鼠害。(6)适时收获。

适宜区域:适合在云南省海拔 1400—1900米稻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昆明市盘龙

区云南农业大学,邮编:650201,联系人:李娟,电子邮箱:lijuan1661@126.com。

二、玉米

3.云瑞 408

品种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通过亲本组合

YML46—8/YML83选育。

审定情况: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10092

特征特性: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出苗至成熟 132.6天,比

对照中玉 335晚熟 2.9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 266厘米,穗位高112厘米,成株叶片数 20片。果穗筒型,穗长 19.6厘米,穗行数 12~16行,穗粗 4.8厘米,穗轴白,籽粒黄色、偏硬粒型,

百粒重 37.6克。抗病性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灰斑病,抗茎腐病,中抗穗腐病,中抗小斑病,中抗纹枯病,抗南方锈病,所有鉴定病害都达中抗及以上为绿色优质品种。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12克/升,粗蛋白含量 10.3%,粗脂肪含量 4.5%,粗淀粉含量

74.0%,赖氨酸含量 0.3%。

产量表现:2019—2020年参加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组区

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 729.2kg,比对照中玉 335增产 7.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675.0kg,比对照中玉 335增产 5.2%。2022年农业农村部专家组专家对楚雄州牟定县 150亩云瑞 408示范区

进行了实收测产,平均单产 829.6公斤/亩。

栽培要点: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种植密度 4000株/亩左右;

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鼠害;适期收获,妥善贮存。

适宜区域:适宜在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区的四川省甘孜州、

阿坝州、凉山州海拔 800—2200米的地区;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海拔 1000米—2200米地区;云南省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丽江市、德宏州、临沧市、普洱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曲靖市、昭通市、迪

庆州、怒江州、西双版纳州海拔 1000—2200米地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

明市盘龙区北京路 2238号,邮编:650205,联系人:番兴明,联系电话:0871—65893755,电子邮箱:yaasqpm@sina.com。

4.罗单 297

品种来源: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通过亲本组合 R200×

DT927选育。

审定情况: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10582

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 134天,幼苗第一叶顶端圆、叶鞘花

青甙显色强。叶片弯曲程度弱、与茎秆夹角小到中。植株叶鞘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株高中,穗位中。散粉期极晚,雄穗颖片除基部外花青甙显色强、侧枝弯曲程度极弱到弱、与主轴的夹角小,雄穗最低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度长、侧枝长度长、一级侧枝数目极少到少,花药花青甙显色中、花丝花青甙显色极弱到弱,植株茎秆“之”字形程度无或极弱,果穗穗柄短,锥到筒形穗,籽粒中等黄色偏马齿型,穗轴颖片花青甙显色无或极弱。平均穗行数 15.6行,行粒数 37粒,百粒重

39.9克,出籽率 85.2%。2017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 4.1%,倒伏倒折率之和≧10%试点百分率为 16.67%;2018年区试,倒伏倒折率之和 2.8%,倒伏倒折率之和≥10.0%的试验点百分率为 0%。

抗性鉴定结果:高抗大斑病、穗腐病、灰斑病;中抗纹枯病,抗锈病。品质分析结果:容重 803g/L,粗蛋白质 10.07%,粗脂肪

3.91%,粗淀粉 70.3%,赖氨酸 0.27%。

产量表现:参加 2017—2018年云南省高山玉米联合体品种试

验,2017年区试,平均亩产 788.9kg,较对照海禾 2号增产 18.3%,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 83.3%;2018年区试,平均亩产 808.7kg,

较对照海禾 2号增产 13.92%,增产极显著,增产点率 100%;较对照CK2(平均值)增产 1.48%。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798.8kg,较对照增产 16.11%,增产点率 91.65%。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5kg,较对照增产 9.7%,增产点率 100%。

栽培要点:播种方式可直播或育苗移栽,适宜播期 4月上中

旬。种植密度 3300—4000株/亩左右。播种前要求施足底肥,亩施复合肥 50公斤,农家肥 1000公斤作底肥;追肥尿素两次,每亩总计 30公斤左右。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昆明、楚雄、玉溪、大理、曲靖等

州市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昆明、楚雄、大理、保山、丽江、德宏、临沧、普洱、玉溪、红河、文山、曲靖、昭通海拔 1000—2200米地区,西双版纳、怒江、迪庆海拔 1000—2000米地区,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及盆周山区海拔 800—2200米的地区,贵州省贵阳市、毕节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海拔1000—2200米地区,四川省、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南部海拔 800米及以下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贵州省贵阳市、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遵义市海拔 1100米以下地区,

广西桂林市、贺州市玉米种植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云南省曲靖市

罗平县腊山街道金塘路西侧,联系人:伏林,电子邮箱:yndtzy2007@163.com。

三、大豆

5.滇大豆 2号

品种来源:云南农业大学以“郑 9525”和巴西引进的品种

“BX2”为亲本材料选育。

审定情况:201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滇审大豆 2018004号。

特征特性:株高 58.9cm,结荚高度 5cm,主茎节数 11.7节,

主茎荚数 24个,有效分枝数 3.6个/株,出苗至成熟 114天。叶形椭圆形,株型杯形,有限结荚,灰毛,紫花,褐色荚,种脐淡褐色,粒色鲜亮。单株产量 20.3g,百粒重 23.44g。株型收敛、根系发达。抗性鉴定结果: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病害鉴定结果为:大豆花叶病毒病为高抗(HR)。品质分析: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结果为:籽粒含量:粗脂肪 16.8%、蛋白质 36.9%、干物质 90.6%;折合籽粒(干基)

含量:蛋白质 40.73%、脂肪 18.5%、干物质 90.6%。

产量表现:2016年平均亩产 231.30kg,产量变幅为 136.34

—373.92kg,比对照(197.17kg)增产 17.31%,增产极显著,增产点次率为 85.71%。2017年区试平均亩产 209.62kg,产量变幅为120.43—278.68kg,比对照(171.56kg)增产 22.18%,增产极显著,增产点次率为 100%。2016—2017年两年平均产量 220.5kg,比对照(184.4kg)增产 19.6%。2017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51.65kg,产量变幅为 78.04—239.56kg,比对照(133.71kg)

增产 13.42%,增产点次率为 100%。

栽培要点:建议在云南海拔 2044米以下地区种植,适宜与

玉米、烤烟、果树等作物间作和套种,建议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间作比例为 2:2或者 2:3,玉米与大豆的距离为 50 cm,玉米的小行距 35 cm,大豆行距为 35 cm。播前精选种子和药剂处理,坝区土壤肥力较高地块适宜密度为每亩 1.0万—1.2万株,山区、半山区中等肥力地块适宜密度为每亩 1.2万—1.3万株。有机、无机肥结合,配方施肥,初花期叶面喷施钼酸铵 1—2次。注意防治白粉病。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海拔 2044米以下地区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 452

号,邮编:650000,联系人:梁泉,电子邮箱:971838858@qq.com。

6.齐黄 34

品种来源:1996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诱处 4号

做母本,86573—16做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

审定情况:202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引种审

定。

审定编号:(滇)引种〔2022〕第 086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 106天,与对照中品 661相当,有限结

荚习性,株型收敛,直立,白花,棕毛,平均株高 40.74cm,主茎9.18节,分枝 1.78个,单株有效荚数 26.54个,单株粒数 59.04

个,单株粒重 14.9g,百粒重 28.26g,种皮黄色,种脐黑色。

产量表现:2021年参加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

种试验,5个点平均亩产 198.06公斤,除了一个点因缺苗比对照中品 661减产外,其余各点均比对照增产,增产率在 14.4%,增产点率为 80%。从各点结果可知,该品种适宜云南省春夏秋种,茎秆强壮,抗倒性好,籽粒较大,群体长势较强,有一定的产量潜力。

栽培要点:(1)播种期。一般 5月下旬—6月上中旬播种,

亩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 10—20公斤做种肥。(2)幼苗期。真叶展开后及时间苗,防治地下害虫。(3)种植方式和密度。净作和间套作均可。净作最佳亩植 2.2万株,间套作可酌情调整。(4)保健栽培,综合防治。鼓粒初期亩追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 5—10公斤。鼓粒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 1—2

次。注意防治食叶性和刺吸性害虫。

适宜区域:适宜云南省海拔 2044米以下区域种植。

选育(引进)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

嘉祥县洪山路六号,邮编:272400,联系人:陈小平,电子邮箱:ynmwseed@163.com。

四、马铃薯

7.丽薯 17号

品种来源: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亲本组合丽薯 1号 X

老鼠洋芋选育。

登记情况:2020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登记编号:GPD马铃薯(2020)530099

特征特性:生育期 116天,属晚熟、鲜薯品种。株高 92.73cm,

茎粗 1.58cm,主茎数 2.21个,叶色深绿,茎色紫,花色白,开花性中等,有 3—4对侧小叶,天然性结实弱。薯形椭长,红皮,白肉红色环,芽眼大小、深浅、多少均中等,休眠期长,耐贮性好。总淀粉含量 15.92%、维生素 C含量 25.0mg/100g、蛋白质含量1.74%、还原糖含量 0.232%、干物质含量 17.5%。感晚疫病,

抗青枯病,抗病毒病。

产量表现:2013—2014年自选品比试验。在 9个(含两个对照)参试品系中,2013年平均 667m2产鲜薯 3125kg,比合作 88(ck1)667m2产量 1503kg增 96.5%,比丽薯 1号(ck2)667m2产量2017kg增 40.2kg,经测定其干物质含量 20.41%,淀粉含量

14.44%;2014年平均 667m2产鲜薯 2028kg,比合作 88(ck1)667m2产量 1415kg增 43.32%,比丽薯 1号(ck2)667m2产量 1170kg增

73.33%。2015—2016年云南省大春作区域试验。2015年在 12份参试种(含对照)10个点次试验中,平均 667m2产鲜薯 1572.17Kg,比合作 88 平均 667m2产量 1297.4Kg 增产 21.18%,增产点率

71.43%;2016年在 8份参试种(含对照)10个点次试验中,平均667m2产鲜薯 1769kg,比合作 88平均 667m2产量 1232Kg增产 44%,

增产点率 70%。

栽培要点:(1)科学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壤疏松,土层

深厚,通透性好,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避免茄科类作物田块连作。(2)规范用种。选用 50g左右的优质整薯播种,自然见芽或用 10—20PPM赤霉素处理露芽后种植。(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当地最佳节令播种,实行垄作,垄距 80cm,每 667种植3500株左右。(4)科学施肥,综合管理。足底肥,及时追肥、锄草培土,每 667㎡施农家肥 1500kg,复合肥(15:15:15)20—30kg,硫酸钾 10—15kg作基肥。结合锄草培土每 667m2追施复合肥15kg,硫酸钾 10kg,土质较差的田块可追施尿素 5—8kg,中耕锄草培土 2—3次。(5)及时防治病、虫、鼠害,并适时收挖。

适宜区域:适宜云南省海拔 2500—3000米大春作一季作区。

选育(引进)单位: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丽江市古城区

祥和路 229号,邮编:650205,联系人:和习琼,联系电话: 0888—512161,电子邮箱:407950199@qq.com。



附件 4

云县 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简介

一、作物类

1.水稻旱作绿色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旱作绿色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云南省山区

的稻谷生产潜力,利用雨水和热量主要集中在 5—10月的生态优势,利用优质水稻的抗逆优势,在山区旱地进行水稻优质高效绿色种植,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增加粮食产量,助力山区农民口粮供给。增产增效情况:2022年云南农业大学在云南省 14个州,70多个县开展优质高产水稻旱地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滇禾优系列品种山地旱种 28万亩。其中,以国家食味金奖品种“滇禾优 615”为主推品种,在普洱市、临沧市、玉溪市、红河州、楚雄州、昆明市 6个州市建立了水稻旱作优质绿色防控栽培技术百亩核心示范样板11个,示范面积4030亩,多点测产,最高点平均亩产690.9公斤,最低点亩产 418.2公斤,11个点平均产量 572.0公斤/亩,产优质稻谷230.9万公斤,按稻谷4.5元/公斤计算,产值1039.26万元。

技术要点:(1)选用适宜水稻品种。水稻旱作是利用自然降

水栽培的水稻生产方式,适宜山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必须具有生育期较短、分蘖力强、耐旱耐寒性强等特点。在云南省海拔 1200—1800米的山地,选择粳稻品种种植,且全生育期不超过 150天。

海拔 1200米以下山地,可选择籼稻和粳稻品种。(2)备耕整地。

选择平缓玉米地,或者雷响田。播种前 1周,平整土地,细碎土块,利于把种子播入土中和完全被土覆盖。少施底肥,或者不施底肥。(3)播种方式。播种时间安排在 4—5月,进入雨季前完成播种。采用机械化三千播种。根据地形,选择大型、小型或微型机械进行三千直播(干种子、土地干、晴天),种子入土 5—8cm,穴播种 3—5粒,用种量 2.0—2.5公斤/亩,株距 16cm,行距 20—25cm,1.6万—2.2万穴/亩。(4)看苗追肥,少量多次。山地种植施肥要在降雨后土壤潮湿条件下,或者施后具有降水,防止干施烧苗。苗肥:秧苗生长到 4叶期,每亩施尿素 5kg和复合肥(N:P:K=15:15:15)5kg,促使秧苗早生快发。分蘖肥:亩施尿素10kg,促进分蘖发生,及早封行抑制杂草生长,提高亩有效穗。

幼穗肥:拔节开始时亩施尿素 3kg+复合肥 3kg,促进穗大粒多。

穗肥:在灌浆期,视苗情酌情施肥,亩施复合肥 3kg磷酸二氢钾3袋,提高结实率。(5)水分管理。水稻旱地种植通常在无灌溉条件下,主要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但在具有人工补水条件的山地、旱地,出现旱情时,可通过喷灌设施适当人工补水,尤其是保证前期出苗整齐,以及需水量最大的幼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有充足的水分。(6)草害防控。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早上或傍晚,在水稻播种前、播后苗前、苗后采用手动或电动喷雾器分阶段除草。①播前除草:对于前期撂荒或杂草较多的地块,采用机械清理的物理方法,结合内吸性除草剂如草甘膦、草铵磷防治田间大

龄杂草。②播后苗前除草:在稻种播种 1—3天后、杂草尚未出苗前,采用土壤处理除草剂如丁草胺、丙草胺、二甲戊灵、噁草丁草胺在土壤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土壤封闭除草。③苗后除草:在水稻进入 4叶期后至拔节前,采用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双草醚等茎叶处理剂防治 2—4叶期禾本科杂草,采用2甲 4氯钠、灭草松、氯氟吡氧乙酸、氯吡嘧磺隆等除草剂防治3—5叶期阔叶或莎草。(7)病害防治。遵循“重在预防,早抓叶瘟,狠治穗瘟”的原则。①苗期-封行期:重点预防稻瘟病叶瘟,选用稻瘟灵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采用无人机飞防。②分蘖期:重点预防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选用噻菌铜悬浮剂或噻唑锌悬浮剂,采用无人机飞防。③破口期:重点预防稻瘟病和水稻细菌性病害,选用春雷三环唑、噻菌铜悬浮剂或噻唑锌悬浮剂(单独使用,避免药害),采用无人机飞防。④抽穗期-灌浆期:重点预防穗颈瘟和稻曲病,选用井冈三环唑,采用无人机飞防。

(8)虫害防治。地上害虫防治:整个生育期,可在田间放置频振式杀虫灯,按每 30—50亩稻田安装 1盏,呈“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灯光诱杀金龟子、小地老虎、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粘虫、稻飞虱等害虫。在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粘虫成虫始盛期,每亩放置性诱捕器 1个,诱杀害虫成虫。幼虫发生初期药剂选用甲维氯虫苯喷雾防治。地下害虫防治:播种前结合整地施肥,选用防治地下害虫的辛硫磷颗粒剂拌土撒施,预防小地老虎和蛴螬发生。在水稻出苗后,加强小地老虎、蛴螬

金龟子等害虫的成虫监测,发现后用糖醋液或灯光进行毒饵诱杀。

(9)适时收获。做到“九黄十收”,根据山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收割,收割前去除田块中多汁杂草及浆果类杂草,以免影响稻米品质,收获后及时晒干扬净,谷粒含水量≤

14.5%入库收贮。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 800—1800米,雨热资源丰富的中低

海拔区。

注意事项:年降雨量不足 1200毫米的旱地,根据苗情要考

虑适当的人工补水。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昆明市盘龙区丰

源路云南农业大学,650201,文建成,邮箱:jcwen1117@163.com;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市盘龙区丰源路云南农业大学,

650201,蔡红;电子邮箱:caihong0623@126.com。

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技术概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是玉米带状间套作大豆的

种植模式,重点通过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和大豆固氮养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土壤地力,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茬大豆的一项稳粮增收、提升地力的种植技术。提质增效情况:“十三五”以来,该项技术在我省滇东北、滇中、滇西、滇东南等不同生态区和主产区累计应用超过100万亩,其中 2022年推广应用 50万亩以上,平均亩增大豆 25%以上,与净种玉米相比,亩增产值 4.8亿元。实现了“一亩双收、稳粮增豆”目标。

技术要点:(1)选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半型紧凑品种,

如:云瑞 47、云瑞 999、会单 888、红单 10号、川单 99、金秋玉45、富华 22、西抗 18等。大豆选用耐荫性强、高产、优质、广适的品种,如:云黄 13、滇豆 7号、云黄 17、齐黄 34等。(2)

扩带宽、增行比。模式 1:大豆玉米行比为 3:2,生产单元宽度220厘米,玉米行距 40厘米,大豆行距 30厘米,大豆与玉米行间距 60厘米。模式 2:大豆玉米行比为 4:2,生产单元宽度 250—270厘米,玉米行距 40厘米,大豆行距 30厘米,大豆与玉米行间距 60—70厘米。(3)缩株距、增密度。模式 1:玉米有效株3500—4000株/亩,穴距 26—30厘米,每穴下种 2—3粒,每穴保苗 2株有效株。大豆有效株 9000—10000株/亩,大豆穴距 20—22厘米,每穴下种 3—4粒,每穴保苗 2株有效株。模式 2:玉米有效株 3500—4000株/亩,穴距 24—26厘米,每穴下种 2—3粒,每穴保苗 2株有效株。大豆有效株 10000—12000株/亩,大豆穴距 18—20厘米,每穴下种 3—4粒,每穴保苗 2株有效株。

(4)改播种方式。将传统的穴播改为机播或条播,不仅保证两种作物的合理密度,而且显著提高了播种效率和出苗质量,苗匀、苗齐是获得高产的基本保证。(5)适播期。大豆、玉米播期根据全省不同种植区域进行播期调节,一般情况下,滇东北、滇西北区域,玉米适宜播期为 3月下旬—4月中上旬;滇中等海拔 2000米以下的区域,玉米适宜播期为 4月下旬—5月中上旬;滇南、

滇东南、滇西南等区域,玉米适宜播期一般在 4月下旬—5月中旬。春播、夏播大豆应根据降雨情况与玉米同时播种或适时抢播,最适宜播期在 4月中上旬—5月中下旬;秋大豆适宜播期 7月底—8月中旬;冬大豆适宜播期 12月上旬—1月中旬。(6)合理施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尤其要注意大豆、玉米施肥量的差异。

玉米施肥量、施肥时期及施肥水平,原则上与净种相当;大豆种植要充分考虑玉米余肥影响,重点施用磷钾肥。施肥时,注意底肥和追肥不能全田撒施,应根据不同作物需肥量及需肥关键期分别施用。玉米:建议亩施农家肥 1000—1500公斤或玉米配方肥40—45公斤作为底肥(种肥),采用种肥同播和侧深施肥方式。

玉米追肥推荐两个时期,在 5—6叶期施拔节肥,亩施 10—15公斤尿素(纯氮量 4.6—6.9公斤/亩);9—11叶期(大喇叭口期)

施穗肥,亩施 25—30公斤尿素(纯氮量 11.5—13.8公斤/亩)。

各地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种植习惯参考执行。大豆:建议亩施 40—60公斤有机肥(N+P2O5+K2O≥12%,有机质含量≥45%)

或 20公斤复合肥(N:P2O5:K2O =3:3:3纯量)作为底肥。大豆追肥可结合田间生长情况合理进行,一般在苗期亩施 6—10公斤尿素(纯氮量 2.76—4.6公斤/亩)或在初花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 0.3公斤兑水进行叶面喷施。(7)化学除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杂草防除坚持“因地制宜,治早治小,安全高效”的原则。杂草防除以“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为主。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前提下,采取“芽前封闭除草”。在播种后 2天内,选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65-85毫升/亩等,兑水进行均匀喷雾;若遇阴雨天气导致田间持水量大时,可用 50%扑草净 100克/亩或唑嘧磺草胺 80%WDG3~4克/亩等,兑水进行均匀喷雾。如因天气、田间墒情等原因不能进行封闭除草或封闭效果不理想时,采取“苗后茎叶除草”。在玉米苗后 3~5叶、大豆 2—3片三出复叶、杂草 3~5叶期时,分带喷施除草剂。玉米种植带选用 5%咪唑乙烟酸 100毫升/亩或 75%噻吩磺隆 0.7—1克/亩等,大豆种植带选用 25%氟磺胺草醚水剂 80—100克/亩或 10%精喹禾灵乳油+25%氟磺胺草醚(20毫升+20克型)1套/亩等进行喷施。进行化学除草时应注意安全规范用药,密切关注天气情况。针对大豆玉米同期播种的区域可直接进行芽前封闭除草和苗后茎叶除草;对大豆玉米不同期播种的区域,在施药时应采用物理隔帘或在喷头上加锥形罩离地 5厘米左右实施喷雾,防止大豆、玉米除草剂飘移造成药害。用药量时应按照每种作物的实际占地面积计算。(8)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①播前处理。

播种前选用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嘧菌酯噻虫嗪噻呋等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可预防大豆根腐病、玉米茎腐病、孢囊线虫等病虫害。不同区域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发生种类选择相应的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必要时可对玉米、大豆包衣种子进行二次拌种,以弥补原种子处理配方的不足。②苗期—玉米抽雄期(大豆分枝期)。草地贪夜蛾、黏虫、玉米螟、豆荚螟、斜纹夜蛾、金龟子(蛴螬成虫)等主要虫害,发生初期时,可每 20—30亩安置 1盏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捕或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苦参印楝素等生物制剂进行喷施防治。发生危害严重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对于玉米叶斑类病害、大豆锈病等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③开花—成熟期。开花成熟期是大豆保荚、玉米保穗的关键时期。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或者含有噻虫嗪成分的杀虫剂混合喷施,兼治玉米大小斑病、锈病、褐斑病、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以及大豆锈病、叶斑病、蝽象、豆荚螟等病虫害。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添加增效剂、沉降剂,保证每亩 1.5—2升的药液量。特别是防治害虫时,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粉碎或者打包处理,以减少田间病残体和虫源数量。(9)适时收获。全省绝大部分玉米、大豆的收获以人工收获为主。大豆在荚变为成熟颜色后,选择晴朗天气 1~2内及时收获、晾晒、脱粒,籽粒含水量达 13%以下,即可入库保存。入库后要推荐用磷化铝熏蒸处理,防止钻蛀类害虫虫卵萌发。南部高温潮湿地区,可采用生石灰等干燥剂进行防潮处理,防止霉变生虫。玉米收获可采取机收或人工收割。籽粒玉米进入完熟期,籽粒脱水变硬,含水量下降到 25%左右,有品种固有的光泽,籽粒基部(下方)出现黑色物质,植株中下部叶片变黄,最下部叶片干枯,茎秆变黄,果穗包叶干枯松散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脱粒、晾晒、收储,防止霉变。鲜食玉米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确定采收期,一般在灌浆饱满、花丝变黑、顶穗开始焦黄时为最佳采收期。采收后应及时保鲜、分选、包装上市。

适宜区域:云南省海拔 800—2100米玉米、大豆适宜种植区

域。

注意事项:玉米品种选用紧凑型或半紧凑型。并了解当地土

壤肥力状况、种植方式等,因地制宜选用大豆品种及制定技术方案。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省昆明市高

新开发区科高路新光巷 165号,650106,张林、杨旭、刘艳、李加松,0871—64142095,电子邮箱:ynsnjtgz@163.com;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赵银月,0871—65892501;电子邮箱:ynddkt@163.com。

二、植保类

3.红火蚁防控主推应用技术

技术概述:红火蚁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巴西、巴拉

圭和阿根廷一带,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竞争力,对人和动物具有攻击力,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 100种最具有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已被我国检疫部门列为禁止的有害生物。由于红火蚁食性杂、习性凶猛、竞争力强,入侵后对环境适应性强,

繁殖迅速,不仅危害农作物,捕食土栖动物,破坏公共设施,还叮咬攻击家禽家畜及人类。一旦进入新的地区,短期内可暴发成灾。红火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有利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令红火蚁入侵后能迅速扩散蔓延,目前全省 78个县(市)均有发生,扩散蔓延形势严峻。通过使用 0.1%茚虫威饵剂进行防控,有效提高红火蚁减退率,降低疫情扩散速度,降低农户被叮咬概率,防止农地因红火蚁疫情加重出现丢耕弃种现象。提质增效情况:文山州通过 7年项目实施,累计完成红火蚁综合防控面积

26.31万亩次,有效控制红火蚁疫情扩散蔓延,减少农田因红火蚁疫情出现丢耕弃种现象。

技术要点:(1)核心技术。通过药效试验,筛选出防治红火

蚁的高效药剂为 0.1%茚虫威饵剂,使用剂量 10—35克/巢,使用方法:在蚁巢四周边 20—100cm处均匀撒施。(2)技术体系。不断加强植物检疫措施,通过采用 GPS卫星定位仪对每个蚁巢进行精确定位,调查红火蚁疫情发生动态、扩散趋势,利用红火蚁云采集智能技术,采集监测信息并形成监测档案,摸清红火蚁发生分布情况,定点观察红火蚁活动规律,掌握红火蚁生活习性和随季节及气候变化的发生扩散规律,开展综合防控技术示范。通过红火蚁防控宣传培训以村(或社区)为单位统一组织群防群治。

适宜区域:农田、农地、坡地、绿化带、荒地红火蚁发生区。

注意事项:根据蚁巢调整用药数量,避免雨后,土表潮湿时

节施药。

技术依托单位:文山州植保植检站,文山市开化北路 237号,

663099,高伟,0876—2623839;电子邮箱:wszzwjys@163.com。

三、畜牧类

4.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是利用外源激素人为调控母

猪性周期,实现母猪在预定时间集中发情、排卵、同期配种、同期分娩、批次出栏的一项现代生物技术,是养猪业实现全进全出、工业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基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每天都有断乳、配种及分娩,分别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完成,将养殖场人力从每日重复、繁琐的配种、接产、防疫注射中释放出来,降低防疫、药品、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提高猪场管理效率和母猪繁殖性能,大大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增产增效情况:通过批次化生产,有效提高母猪配种利用率和年产胎数,减少非生产天数。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使后备母猪配种利用率由 70%提高至 95%,参繁母猪妊娠率达 80%以上,母猪年产胎次达 2.5胎,年提供断奶仔猪数 22.2头,一头母猪每年可多提供 1到 2头育肥猪,显著提高了母猪产能,经济效益明显。据统计,自 2019年以来共示范推广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 10000余头次,多产仔猪 2.2万头,为猪场增加经济收益 660万元。

技术要点:(1)药品。烯丙孕素、氯前列醇钠 PG—Cl、注射

用血促性 PMSG、戈那瑞林 GnRH、缩宫素、公猪气味剂。①烯丙孕素。是一种口服孕激素类似物,主要作用抑制母猪发情。母猪的

发情周期是 18到 24天,给后备母猪给药 18天,用量 20mg/头/天,实现后备母猪的发情周期和断奶母猪的发情周期同步。②注射用血促性素 PMSG。主要成分孕马血清提取物。主要作用是刺激母猪卵泡发育和成熟,促进母猪发情。用灭菌生理盐水 2—5m1稀释。皮下肌内注射,用量 1000IU/头。③戈那瑞林 GnRH。主要作用是促使动物腺垂体释放促卵泡素 FSH和促黄体素,促进母猪排卵。每头肌内注射戈那瑞林 100μg。④氯前列醇钠 PG—Cl注射液。主要成分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 F2α同系物。在母猪怀孕 113天注射氯前列醇钠诱导母猪同期分娩。一般母猪肌注氯前列醇钠0.2mg/头后 18到 32小时之间开始分娩。⑤缩宫素。主要成分为猪或牛的脑垂体后叶中提取或化学合成的缩宫素的灭菌水溶液。用于催产、产后子宫止血和胎衣不下等。皮下肌内注射 10IU/头。(2)器材和设备。猪定时输精设备、药物注射器等。(3)精液。引进杜洛克、中系长白、约克等国外优良种猪精液。(4)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原理。利用外源激素,调控母猪生理周期,实现同步发情、同步排卵、同步配种、同步分娩:使用烯丙孕素,抑制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释放,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实现同批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发情周期同步化。停药后,血液中FSH和 LH浓度有规律地升高,卵泡再度发育并成熟,注射用血促性素 PMSG刺激母猪卵泡发育和成熟,卵泡发育同步化。注射戈那瑞林 GnRH促使动物腺垂体释放促卵泡素 FSH和促黄体素,促进母猪排卵同步化。使用缩宫素选择性兴奋子宫,加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实现配种同步化。使用氯前列醇钠 PG—Cl,溶解黄体兴奋子宫平滑肌,促进子宫颈开张,实现分娩同步化。(5)后备生猪批次化技术程序及操作规程。①预饲。同批次参繁后备母猪用连续投药器提前一周饲喂葡萄糖,以减少母猪对人和饲喂工具的恐惧感,使母猪逐渐适应连续投药。②第 1天。下午 2点饲喂烯丙孕素口服液,饲喂剂量 20mg/头,连续饲喂 18天。③第 20天。上午8点注射用血促性素 PMSG。最后一次饲喂烯丙孕素后,间隔 42h颈部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000IU/头。④第23天(查情点 1)。下午 4点注射戈那瑞林 GnRH。注射 PMSG80h后颈部肌肉注射 GnRH100μg/头。⑤第 24天。下午 4点第一次输精。注射 GnRH后间隔 24h进行第一次输精。⑥第 25天。上午 8点第 2次输精。

第一次输精间隔 16h后进行第二次输精。⑦第 26天(查情点 2)。

上午 8点第三次输精。间隔 24h第 2次查情,母猪仍有静立反应,增加输精一次。每次输精前,精液或输精管中均加入 10IU缩宫素。

(6)经产母猪批次化技术程序及操作规程。①第 1天,下午 4点同期断奶。母猪分娩后哺乳 3—4周颈部注射氯前列烯醇钠

0.2mg/头后统一断奶。②第 2天,下午 4点注射血促性素 PMSG。

断奶 24h后母猪颈部肌肉注射血促性素 PMSG1000IU/头。③第 5天(查情点 1),下午 4点注射戈那瑞林 GnRH。注射 PMSG后断奶母猪间隔 72h每头颈部肌肉注射戈那瑞林 GnRH100μg。超期母猪注射 200μg,每头猪饲喂葡萄糖 200g/天,注射 GnRH时第 1次查情,有静立反应的母猪提前输精一次。④第 6天,下午 4点第一次输精。注射 GnRH后间隔 24h进行第 1次输精。⑤第 7天,上午8点第 2次输精。间隔 16h进行第二次输精。⑥第 8天(查情点2),上午 8点第 2次查情。间隔 24h个别母猪如有发情继续配种一次,本次批次化配种结束。(7)同期分娩技术。母猪妊娠 113天的中午 12点每头母猪在外阴部注射氯前列烯醇钠 0.2mg/头,大多数母猪就会在次日白天同期分娩产仔,减少员工熬夜,提高效率。

适宜区域:规模化猪场。

注意事项:(1)后备母猪选择已有初情期的母猪为主,应达

到初配年龄和体重相关要求。(2)为了保证批次化猪群数量和效果,后备母猪应进行烯丙孕+PMSG+GnRH两点查情的定时输精程序处理。(3)为满足批次生产定时输精导致的精液用量陡增,经产母猪应配合应用低剂量深部输精技术。(4)烯丙孕素喂量可以添加到每天每头 24mg以防母猪吃药量不够而导致发情。(5)精液采集、稀释、品质检查及人工输精等程序均按 NY/T636—2021执行,猪精液常温保存,方法按照 GB/T25172—2020执行。(6)输精结束后做好配种记录,记录母猪耳号、发情时间、配种时间及次数,以及公猪号、配种员等信息。(7)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由于每个猪场配置的母猪不一样,设备不一样。根据需求定制一场一策生猪批次化管理技术方案。(8)加强生猪基础免疫、定期驱虫、提供优质的饲料,加强后备母猪、经产母猪、仔猪、育肥猪科学饲养管理,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

技术依托单位:(1)文山州畜牧站,文山市开化街道东文街

6号,663099,伍丽仙,0876—3038648,332692943@qq.com。(2)

文山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站,文山市凯旋门环城东路 269号,663099,袁海南,0876—3026697,86515200@qq.com。(3)文山市鑫达养猪场,文山市马塘镇新开田村委会白革上寨村,663099,

彭志鸿,363762593@qq.com。

四、兽医类

5.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

技术概述:猪场生物安全是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界病原传

入,达到预防传染病发生并防止其传播的目的。通过加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能够减少母猪流产、死胎,提高公猪精液品质,减少生猪死亡率。该技术在云南省曲靖、玉溪、楚雄等地规模化猪场进行了示范应用,获得了较好生产成绩,提高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增产效益情况:通过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的应用,可以减少猪病的发生率,降低生猪 1%—2%死亡率。

技术要点:(1)猪场选址。猪场选址除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外,还要远离居民区、学校、公共场所、其他养殖场、皮革加工厂、肉品加工厂和屠宰场,且应对猪场所在地及其周围 10公里内的环境进行传染病发生风险分析,选择风险系数最低的地方建猪场。(2)猪场设计。猪场应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无害化处理区。生产区一般设分娩哺乳舍(产房)、仔猪保育舍、育肥舍、后备母猪舍、空怀母猪舍、妊娠母猪舍、配种舍和种公猪舍等。生产区与外界的联系应有专用道路;场内道路分净道和污道,两者严格分开,不得交叉混用。(3)生活管理区消毒。大门口消毒池的长度为车轮周长的两倍以上、深度 10—20厘米,消毒池上方应建有顶棚,消毒液每周至少更换 1次;所有进入猪场的车辆除必须经过大门消毒池外,还必须使用消毒剂对整个车身进行喷雾消毒;人员通道消毒池中消毒剂每周至少更换 2次。(4)生产区环境设施及人员消毒。猪场生产区道路、空地等经常使用高压水清洗,每周用高效消毒剂对场区进行 1—2次消毒;定期清除排污沟中的污物、杂物,并用高压水枪冲洗后,每周用消毒剂消毒 1次;赶猪通道和装猪台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用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以防交叉感染;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彻底洗澡,更换场区专用工作服和生产区的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进行汽化喷雾。(5)空舍消毒。将所有可拆卸的设备搬出猪舍,从进风口至出风口,从上至下彻底清扫顶棚、墙面和地面的垫料、粪便、饲料粉尘等。用高压水枪将消毒剂溶液从上至下、从进风口至出风口对猪舍顶棚、铁栏杆、墙面、地面进行反复消毒;对不易燃的墙壁、地面、天棚、金属制品用火焰灭菌器或酒精喷灯灼烧消毒,以杀灭墙缝、砖缝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彻底清洗蓄水池和饮水器;将拆下的设备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再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1小时以上;用消毒液喷洒猪舍外道路和环境;进猪前再次消毒,消毒后立即封闭猪舍。(6)产房消毒。母猪进产房

前先用清水将母猪体表洗净后,再用消毒剂喷淋体表并用湿毛巾擦洗腹部、会阴和乳头;母猪产后必须清洁消毒;母猪分娩后 24小时内,用 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2小时后可将滞留胎衣剥离排出,然后用消毒灭菌后的专用不锈钢推进器将抗生素推入子宫内;母猪产仔后,产房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及时清除舍内猪粪,每周对产房喷雾消毒 2次;泌乳期应经常对母猪乳头进行擦洗,并用消毒剂对母猪乳头进行消毒,每天 2次。(7)保育舍消毒。保育舍进猪后每周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喷雾消毒 1次;当环境温度较低时,要将消毒水加热到 30°C,以防仔猪感冒;猪群出现异常时,每天消毒 1次。(8)其他猪舍及采精设施消毒。猪舍带猪每周进行喷雾消毒 2次;采精前后使用消毒剂对采精室喷雾消毒;操作室应保持清洁卫生,每周 进行喷雾消毒 1—2次;采精架在使用前用消毒剂刷洗和消毒;玻璃、金属等采精器具经洗涤晾干后,160—200℃干燥箱消毒 30—60分钟。(9)病猪隔离室消毒。每个生产区都应有单独的病猪隔离室,一旦出现病猪,应及时隔离观察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猪只;每天对隔离室进行喷雾消毒,并及时对其排泄物进行消毒处理。(10)饮水消毒。猪场饮水应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并使用氯制剂对猪场饮水进行消毒。(11)饲喂、运载工具及其他器具的消毒。饲喂工具每天必须刷洗干净、用水枪冲洗后,再用消毒剂浸泡消毒。(12)药物、饲料等物料外包装消毒。对于不能进行喷雾的药物、饲料等物料的外包装表面,可使用熏蒸消毒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前除去外包装。(13)病死猪、活疫苗空瓶等处理消毒。病死猪最好在专用焚化炉中焚烧处理,也可以用生石灰和烧碱覆盖病死猪尸体深埋;每次使用后的活疫苗空瓶应集中放入有盖塑料桶中加入消毒剂进行灭菌处理,防止病毒扩散。(14)紧急消毒。当猪场周围发生重大疫情或猪场发生疫情时,封锁猪场,杜绝来访者,猪场内部人员不能外出;猪场生产区内的人行道、车行道和房舍周边地段每天至少消毒 1次;所有猪舍每天至少消毒 1次。(15)猪场人员饮食。猪场员工只能在指定区域就餐,不能将食物带入生产区,不允许吃猪场外的猪肉产品;禁止任何人将食物带进猪舍。(16)其他动物管理。猪场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经常进行猪场内的灭鼠工作。(17)引种入场。确保猪源来自安全猪场,引种的猪入场前,应与场内原有猪群隔离 30—42天。(18)人工授精。猪场使用的公猪每年至少进行 2次健康状况和精液质量检查;使用一次性输精设备进行人工输精,以防交叉感染。(19)疫病监测。在种猪场内设立哨兵动物,每隔 3—4个月对猪场饲养种猪按一定比例采样送动物疫病检测部门进行病原学监测;每隔4—5个月对猪群进行主要猪病免疫抗体监测,以便及时掌握预防免疫状况,优化免疫程序或进行加强免疫。

适宜区域:云南省规模化养猪场。

注意事项:尽量减少养猪场的参观访问人员数量,特别是场

外兽医和推销人员尽量不让进入生产区,其他人员进入生产区的严格按照猪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执行,严禁拉出生产区的生猪再次返回猪场。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严格培训,提高员工生物安全意识并落实到生猪养殖的每个环节,将外界猪病拒之于养猪场之外。

技术依托单位: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昆明市盘龙区金

殿青龙山,0871—650224,宋建领;电子邮箱:jianling_so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