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中的云县,青灰色的天幕下,审计人的身影在烈士纪念碑前凝驻。指尖触碰石碑上斑驳的痕迹,雨水顺着铭文沟壑蜿蜒而下,这不仅是工作现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革命文物保护专项审计中,这群特殊的"红色卫士"正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历史的记忆,丈量着信仰的尺度。
走出账本:在历史现场重构审计维度
审计工作绝非停留在账表的方寸之间,必须让数据与实景“对话”。专项审计组坚持“脚沾水土、眼见为实”,将办公搬到纪念设施现场,现场测量、现场核实。
毫米级的守护:当审计遇上文物保护
从纪念设施的每一道裂缝、展陈柜的每一件文物,到遗址馆道路的整修、消防设施的完备,审计人员以专业的眼光审视每一处细节,精准判定保护修缮中的薄弱环节。
倾听历史的声音:审计中的温度与深度
审计人员与管护人员深入交流,认真了解日常管护的难点痛点;询问公众参观体验,感知设施利用效能与精神宣教的实际效果。
光影铸证:审计人的红色档案
一张张现场图片,不仅是审计证据的严谨链条,更是审计人“穿透式”监督的鲜活注脚——它让冰冷的数字与鲜活的文物本体建立起最直观的联结,确保每一分财政投入都精准滴灌在革命文物的“生命线”上。
在这场守护红色记忆的接力中,审计人既是监督者,更是传承者。他们用专业延续历史文脉,用责任照亮精神家园,让每一处革命文物都成为鲜活的党史课堂,让信仰之火永远薪火相传。
(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