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人民政府 云县人民政府

政务动态
泥泞路上,那袋自费大米暖了心窝
日期:2025-07-10 09:59
作者:郭璇
来源:忙怀乡
浏览:55次
字体:【
  • 微信图片_2025-07-08_111901_117.jpg
  • 微信图片_2025-07-08_094631_398.jpg
  • 8371289586f0117097dfbc5e4de0b883.jpg
  • 974b2b6a492d18ce81586daefa3fdc41.jpg
  • 微信图片_2025-07-08_111901_117.jpg

  • 微信图片_2025-07-08_094631_398.jpg

  • 8371289586f0117097dfbc5e4de0b883.jpg

  • 974b2b6a492d18ce81586daefa3fdc41.jpg

暴雨初歇,满目疮痍。忙怀乡的田间地头、山间小路,灾后恢复重建的号角已然吹响。在这片亟待抚平创伤的土地上,一位步履坚定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年逾五十、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自昌。作为雨后生产恢复工作队的一员,他正用自己的经验、担当与温情,在灾后重建的“小切口”中,书写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温暖力量。

“水是命根子,水稳了,人心才稳,恢复生产才有底气!”深知水源保障重要性的李自昌,主动请缨承担起巡查水利设施、保障群众生活用水的重任。凭借着几十年在水务一线摸爬滚打积累的宝贵经验,他带领队员跋山涉水,仔细查看水库的坝体安全,认真排查村落附近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和引水管道。浑浊的水面下,哪里可能有渗漏隐患,哪段沟渠淤塞需要紧急疏通,都逃不过他那双“火眼金睛”。在受损的水源地旁,他现场指导清淤排险,协调抢修材料,确保涓涓清流能最快速度、最安全地送到村民家中。看着重新流淌的自来水,村民们感慨:“有老李在,我们喝水就放心了!”他用专业和敬业,为灾后重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水防线”。

保障了“生命之源”,李自昌的心还紧紧系着那些受灾最重的乡亲。他坚持“脚底板下出实情”,不顾道路泥泞难行,深一脚浅一脚地深入各个灾害点,逐户走访慰问。他不仅亲手将政府调拨的棉被、大米等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更将党的关怀和恢复生产的信心一并传递。他拉着乡亲们的手,仔细询问损失情况,倾听他们的困难和需求,一句句“别担心,党和政府都在想办法”、“大家一起努力,日子会好起来的”暖心话语,抚慰着受灾群众的心。更令人动容的是,了解到有几户乡亲家中困难,李自昌默默自掏腰包,购买了数袋大米,亲自送到他们家中。面对乡亲们含泪的推辞,他质朴地说:“我是党员,看到乡亲们有难处,搭把手是应该的,这点米,算是我的一份心。”这份自发的、沉甸甸的心意,让受灾群众在冰冷的灾后感受到了最真切的暖意,生动诠释了守望相助、知恩感恩的传统美德。

在忙怀乡全力以“复”的壮阔图景中,李自昌同志的身影并非孤例。在灾害来临之际,无数佩戴党员徽章的身影自发地、奋勇地冲上最前线——他们是无畏的“清道夫”,在塌方路段挥汗如雨,徒手搬碎石、清淤泥,争分夺秒抢通“生命线”;他们是可靠的“守护者”,时刻听从指挥,及时转移受困群众,妥善安置受灾人员;他们是暖心的“稳压器”,在安置点耐心倾听、化解矛盾,维护灾后和谐稳定。在灾难面前,忙怀乡的广大党员将人民利益举过头顶,把责任扛在肩上,始终冲锋在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第一线。他们用坚实的臂膀和无私的奉献,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天,为灾后重建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能。他们的身影,是风雨中最动人的风景;他们的行动,是对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有力的诠释。

李自昌同志以五十余载的岁月沉淀,在暴雨冲刷后的泥泞山路上,丈量着对群众的深情;用几十年积累的“水务经”,守护着乡亲们最基础的民生所需;更以一名老党员纯粹而炽热的赤子之心,将关怀化作救灾物资与自费购来的米粮,暖了人心,稳了民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靠得住的先锋本色,看到了“互相帮助、合力抗灾、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知恩感恩”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而忙怀乡千千万万个如李自昌般的党员,正以血肉之躯和赤诚之心,在灾后的土地上奋力拼搏,他们搬开的是拦路石,疏通的是希望路,转移的是安全感,守护的是大民生。他们是灾后重建的中流砥柱,用最坚实的行动,在灾后的土地上,奋力书写着“人民至上”的忠诚答卷,汇聚成灾后重建中最磅礴、最温暖的力量。党旗所指,民心所向,胜利可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