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勐麻土司贡茶是云县大寨勐麻土司时代制作的供土司饮用及向朝廷上贡的茶叶。明太祖洪武年间,俸健部族定居勐麻大寨后,充分挖掘当地优质茶源,采摘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八大名山(春花山、南糯山、糯伍山、鹰窝山、丹凤山、金殿山、慢赖山、南安山)古树茶,以传统工艺,制作出上等好茶,供土司家族饮用。据历史记载,公元1405年和1408年,大侯土司刀俸偶两次派遣儿子刀俸董和弟弟不纳狂携带银器,马匹,茶叶等到京城纳贡,向朝廷馈送了勐麻土司制作的茶叶,其香味、回甘、厚重、耐泡的特性,让喝了此茶的皇帝和大臣们一饮难忘,之后皇帝就指令勐麻土司每年向皇帝和朝廷进贡此茶,于是就有了历史悠久的云县勐麻土司贡茶。2022年,云县非遗中心对云县勐麻土司贡茶进行调查整理申报,公布为云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土司贡茶的分布和特点
在土司时代,云县勐麻土司衙门设在大寨,辖区广大,东至澜沧江100里景东界,南至遮乃80里缅宁界,西至邦瞰100里缅宁界,北至南寨120里云州界,即现今晓街、茶房、大寨、大朝山、糯洒、栗树等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的行政区划有了相应的设置,最终到现在的12各乡镇。目前,土司贡茶的毛料资源主要涉及大朝山西镇、大寨、茶房等乡镇,最具代表性的茶资源有大朝山西镇菖蒲塘村的糯伍茶,纸山箐村的纸山箐茶,大寨的慢赖茶等。
菖蒲塘的糯伍茶。菖蒲塘位于临沧云县大朝山西镇,属东旭茶区核心位置,距离昔归古茶园直线距离仅7公里,茶的风味特色跟昔归茶也非常相近,但价格相差了数倍之多。菖蒲塘的古树茶叶有上千亩,最具代表性的是糯伍村民小组村边的栽培型古茶树群落,面积5亩左右。该群落中,古茶树株高均在10米以上。根部基围1.7-2.05米,冠幅6-7 ×8米有12株;树龄约均在千年以上。其中有一株古树高达16米,冠幅12米×10米,根部基围达到2米,树龄据民间相传达到2200多年。称为糯伍茶王。糯伍茶的特点:大朝山糯伍茶干茶条索壮实而长,呈墨绿色,身被绒毫。新茶茶汤呈青黄色,通透而油亮。清新高雅的感觉,茶汤入口,第一感觉就是舒服。汤质糯滑、厚实、层次饱满,润喉解渴。苦很快化开,涩似有似无。品,回甘快,生津好,甘甜之气在口腔中弥漫开来,清雅而微妙,倍感舒畅。香气浓郁,挂杯持久,叶底肥硕,芽叶伸展开来,竟有半个手掌般长,完整、柔软。
昔元茶。昔元是隶属于大朝山西镇的一个行政村,现有古茶面积上千亩,其中古茶面积500多亩。昔元村境内有现存的留下的拴马桩。昔元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大叶榕、牛肋巴、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昔元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这造就了其口感层次丰富的特点。昔元茶,属云南大叶种,均为野生生长,毫无人工修剪,风味自然。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避免了过度采摘,所以茶树保护得很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应季采制仅百亩千斤。昔元古茶的特点:有人称昔元是“临沧昔归”,这说明了昔元茶显著的地位,但从特点来看,昔元和昔归完全是两种风格,各有千秋。昔元很讲究所谓的茶气,其特点是滋味浓酽,汤色明亮、两颊生津,山野气韵强,可谓霸气十足,非高浓度生茶者品赏不可。
纸山箐茶。纸山箐隶属于大朝山西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澜沧江沿岸海拔2100米的云南云县大朝山深处,属
澜沧江沿岸邦东茶区新发现的一片天然生长的古茶树茶园,这些古茶树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常年沐浴在云雾之中,可谓吸天地灵之气,孕日月之精华。由于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人迹罕至,古茶树群落保护的比较完好。
纸山箐茶的特点:纸山箐茶茶叶品质超群,口感独特,汤色明澈透亮、香气纯正、滋味浓烈厚实、回甘持久。实为茶中精品。是收藏、品饮、馈赠亲朋好友的绝上之品。
慢赖茶。慢赖隶属于大寨镇的一个行政村。慢赖山境内最高海拔2774米最低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1039毫米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与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双重影响,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夏季高温多雨,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史上有四季如春之说。沿河坝区常见成群白鹭觅食和飞舞,构成落霞与孤雾齐飞和秋高谷。
大寨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澜沧江茶马古道支线上延伸出的独具特色文化古镇,因1949年以前云县数百年长期受傣族俸氏土司统治,且土司府就建在大寨,故大寨被称为勐麻古镇。大寨慢赖古茶特点:汤色明亮,滋味浓郁香气强劲,口感饱满,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具有临沧茶区茶叶的特点。
除上述茶资源外,土司贡茶的毛料资源还有大寨的金殿山茶,茶房的南安山茶等。
云县土司贡茶的制作流程
云县勐麻土司贡茶毛茶原料源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八大名山(大朝山的春花山、涌宝南糯山、大朝山的糯伍山、大朝山的鹰窝山、大寨的丹凤山、大寨的金殿山、大寨的慢赖山、晓街的南安山)。古树茶具体的制作方法分为:
一是采摘。采摘时间:惊螫节后开始准备,春分节后至谷雨前采摘,寅时出门,午时归家,亥时炒制。采摘的鲜叶以一牙二三叶为准。采摘方法与烘青茶一样分级分装,不过以一芽二叶居多,“老黄扉”一般不做红茶茶料。
二是摊凉萎调。将鲜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在“摊笆”或者篾笆上,中间视情况翻拌,在空气对流的情况下促进鲜叶酶的活性,使内含物质发生适度物理、化学变化,散发部分水分。待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去时即可揉捻。
三是高温杀青。选用柴火灶杀青。杀青,是土司贡茶传统工艺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对古树茶的怎样保留原质原味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要求铁锅温度在260℃—320℃之间,掌握“抖闷结合,多抖少闷”的原则。“抖”就是将叶子扬高,以有利于水分的散失,青草气挥发。“闷”是加盖不扬叶,使热蒸气有叶内作短时间的停留,迅速提高叶温,使芽叶杀匀杀透,避免产生红梗红叶。
四是手工揉捻。慢速揉捻,过去用手揉捻,后来用手拉机和水拉机,再后来用机器揉捻。土司贡茶目前还保留着手揉。总的掌握粗叶重揉、嫩叶轻揉。揉捻的要求,先轻后重,逐步加压,轻重交替,最开始的时候不加压,使茶叶沿着它的叶脉卷成条,后加压使细胞破碎,茶汁溢出,溢出的茶汁附着在已成形的叶表面即可。
五是竹笆晒青。传统的工艺以晒青为多。有关史料称:“古人采集野生茶树芽叶进行晒干收藏,大概可算是晒青茶工艺的萌芽,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利用日光晒干的绿茶。由于太阳晒的温度较低,时间较长,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制出的茶叶滋味浓重,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喜欢的茶人谓之“浓浓的太阳味”。
六是等级筛分。看过云县勐麻土司贡茶制作流程的朋友都知道,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竹筛子。光是不同型号的筛子都有十几种,每种筛子的目数也有区别,仅仅是这个就足以让人犯糊涂。所谓目数,就是筛子上网格的数量,这也是能将毛茶分出各种大小的关键。这筛子的第一个用法,就叫“抖筛”。初制后的毛茶还是大小不齐的状态,这就需要抖筛这个环节,分出茶叶粗细,使之符合要求。别看只是抖抖筛子,也分为初抖、毛抖、净抖3道工序,且频次、幅度都不一样,是个很考耐心的技术活。
七是蒸压成型。蒸压是制作土司贡茶的必要环节,可以达到以下效果:蒸汽除菌、形成微生物菌群团、形成相对密闭和独立的转化空间,同时紧压茶也有利于存储和运输。蒸压,还可以除去青毛茶特有的青味儿和燥气,使土司贡茶的气息更加纯净、口感更加醇厚、喉韵更加清润。以上,都是蒸压形成的神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