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教育体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及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系统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努力探索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路子,以打造共同体联盟办学为统领,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充分利用名校、名师资源,形成规模化、多种类办学格局,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勠力同心,同向发力,为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探索。
大胆探索,“党建+”引领联盟办学。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教育改革创新路径,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推进联盟办学。实施全县小学“1+1+5”集团化办学,成立了两个小学共同体总学校;实施城区初中“1+4”联盟办学,成立了三个初中共同体总学校;实施三所高中联盟化办学,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融通共享。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党员教师“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向党建要质量”活动,推进党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始终坚持党建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党建工作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三是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系统化推进中小学校党建示范创建和典型培树活动,创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工作示范校9所。四是深化教育体育系统“驻校蹲点”工作,以“五个一”为抓手,教体局领导深入学校一线,就学校制度建设、毕业班备考复习、培养工作及实现“三个”质量责任目标的措施等方面帮助指导学校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活用师资,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教师资源优质均衡配置。二是通过走访、座谈、听评课、集体教研、点对点面对面帮扶等举措,共开展活动200余次,参与教师5000多人次,帮扶教师1000多人次,联盟办学成效明显。三是持续加大引进各类教育人才力度,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扩大优质教师资源总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一年来,引进上海教育人才支教云县一中3人;引进市一中教师到云县二中支教5人。建立校际互派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共同体总学校派骨干教师到成员学校支教,成员学校也派出对应的学科教师到共同体总学校跟岗锻炼。四是加强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建设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建育管用”长效机制。
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一是各共同体总学校对成员学校实行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学常规、质量考核的统一管理,落实好共同体内月考、模拟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均衡。二是按照“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进行联盟体办学章程和各项制度汇编研讨、制定工作,各成员学校以同一制度体系为框架,严格规范管理,同步推进,实现了集团管理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三是从各个共同体抽取具有优秀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师定期到集团内薄弱学校送课研讨,分享、传授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促进各共同体内学校的管理互通、信息互通、教法交流、经验分享,推动共同体内学校资源共享最大化、薄弱学校转变最大化、教师专业发展最大化和质量提升最大化。四是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帮扶行动,有针对性地派薄弱学校教师到总学校跟岗学习,学习班级管理、教学教研全过程。实现成员学校之间优势学科互补以及教育资源互通共享。五是充分发挥县直学校在试卷资源、高考信息、教师跟岗培训等资源对县域学校的共享引领作用。铸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一盘棋”思想认识,实现1+1大于2的群体作战效能,真正做到把龙头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到每一个成员学校。
强教科研,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把云县第一完全中学和云县民族中学打造成全县初中教师培训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二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本研修”等多形式强化教师培训,着力加强培训过程和培训后的跟踪管理工作,真正起到带动一片的引领辐射作用。三是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共同体教研组的作用。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网络研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让教师通过共同体内交流学习、自我研修,积极参与教学展示,听评课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引导、帮助薄弱学科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率。四是切实抓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薄弱学科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全员培训,加强师徒结对、网络研修的组织管理,“传、帮、带”作用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五是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做到“一人一档”跟踪管理,加速教师专业成长,培养一批“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高层次青年骨干教师,助力云县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