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1974年7月16日,民办教师李廷忠从外地带回四株香蕉苗(当地称老品种芝麻香蕉),当晚便在自家自留地栽下,当时的李廷忠绝不会想到,50年后,四株香蕉苗发展为千亩香蕉林,成为老棚村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李廷忠家种出的香蕉又香又甜。”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乡,村民们纷纷赶来只为求得一株香蕉苗,渐渐地,村里房前屋后均种起了香蕉树。经过数年实践摸索,村民们得出一致结论:老棚村地理条件独特,种出的香蕉口感非凡。
1981年,李廷忠每逢街天,便挑着自家种植的香蕉,翻过黄草坝坡大山到云县县城售卖,老棚香蕉获得县城消费人群的高度认可,在当时最高卖出每斤1.5元的天价,而时任村公所文书的李廷忠,月工资不过36元。在县城卖猪肉的商贩向李廷忠提出以猪肝换香蕉,猪肝每斤1元,而香蕉每斤1.2元。
随着商品交易的兴起,80年代后期,老棚香蕉凭借绝佳的口感,逐渐在云县县城有了名气。
90年代初,李廷忠的弟弟李廷贵向哥哥建议,江浙一带已经发展出水果产业的规模化种植,认为本地的产业结构也可以调整,符合政策导向,也符合市场趋势。
李廷忠听从弟弟建议,前往宾川等地考察,先后尝试引入了摸摸香、青脆李、三月桃、北京大桃等经济作物,唯有香蕉收获了其他产区无法媲美的品质。于是,1992年,老棚香蕉走出房前屋后,开始规模化种植。
经过十余年发展,村民种植香蕉的技术日益成熟,并一直沿用传统种植方式,以香蕉叶和香蕉树干喂牛,牛粪通过渥堆发酵成为农家肥,将其重新撒到香蕉树下成为生态养分滋养香蕉树,年复一复,周而复始。香蕉下树后,村民坚持只用酸木瓜、苹果等水果混合放置对香蕉进行自然催熟,做到了种植和催熟全过程的生态自然。
时间来到2007年5月,年轻党员李文富响应“干部年轻化”号召,回村参选支书并当选,敢想敢干的李文富通过市场调研后判断,由于品质突出,老棚香蕉具备独特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李文富便带着村干部召开动员会,发动村民扩大香蕉种植面积,举办香蕉文化节,带着老棚香蕉到澜沧江啤酒狂欢节参展,在云县、临沧授牌多个老棚香蕉专卖点,与连锁水果店举办签约仪式,制作香蕉宣传彩铃,登上《致富天地》等各类节目……一系列举措极大提高了老棚香蕉知名度,价格也从每斤1.5元涨至每斤4到5元,香蕉亩产纯收入从3000元提升至8000元,香蕉产业逐步发展为老棚村的主要产业。
2016年,当李文富通过公务员选拔考试离开老棚村时,老棚香蕉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360亩发展至千余亩,“老棚香蕉好吃”“香蕉就要买老棚香蕉”等观念已占据市场主流。
产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农业发展更为不易。彼时老棚村山高路远,道路泥泞,老棚人用担子挑、用毛驴驮、用摩托车载,把香蕉一桩一束运出大山,以口碑赢得市场,但道路不便始终制约着老棚村的发展,为此,晓街乡引入上海对口帮扶项目,拉来晓街商会赞助,为老棚村修路、建塘、引水、贷款,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堵点,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难,老棚村进入产业蓬勃发展时期,实现“三个千亩”产业发展目标。
2016年,李恒返乡创业做“新农人”,在抖音开设“云南香蕉哥”账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家乡农产品。目前,“云南香蕉哥”抖音号共发布作品350个,收获七千多精准粉丝,销售额达数十万元,主要销售老棚香蕉、香橼等生态农产品。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型线上消费方式,打破地域限制,打开农产品销路,实现了从“人找货”到“货找人”的转变。
经过40余年发展,老棚香蕉已具备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一定的本地知名度,每年云县市场香蕉销量约6000吨,主要来自西双版纳、红河、普洱、耿马和幸福。其中,老棚香蕉销量约600吨,而冒充老棚香蕉的约1200吨,这种现象反映出老棚香蕉的市场热度极高,但假冒产品也对老棚香蕉的口碑带来影响,破坏了消费者信任,导致口碑下滑,甚至影响到正品销量,反而导致正品老棚香蕉滞销。
面对市场热情高和种植户香蕉滞销并存的困境,如何破局?需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市场热情为什么高?因为老棚香蕉口感好,虽然比其他香蕉贵2至4元,但比起单斤10元以上的高端水果,老棚香蕉的性价比优势依然突出,并且,老棚香蕉生长至催熟过程完全做到自然生态,这一点,其他大规模种植产区很难达到。因此,消费者愿意为“好吃、生态、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支付溢价。
既然消费者热情高,那仅占云县市场销量十分之一的老棚香蕉又为何出现滞销?
一、假冒产品消耗了消费者信任。二、渠道建设不够完善,消费者不知道上哪买正品老棚香蕉。三、夏秋季节水果进入丰收期,消费者选择多,而冬春季节水果紧俏,季节供应不均加之香蕉储存难导致水果大量上市时香蕉出现滞销。
2020年,在澜沧江集团工作17年的李文斌回到老棚村成立“云县农夫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联农带农抓产业、树品牌。每年初二将邻里乡亲聚到一起吃团圆饭,聊产业发展。李文斌通过注册“山水老棚”商标,开设专卖店,铺设专卖点,规范老棚香蕉销售渠道;推行订单采购模式,根据市场销量进行预测,指导种植户合理计划采收时间,降低香蕉损耗;今年中秋,适时推出“老棚牛粪香蕉”,生态自然理念深受消费者认可。
“茶有冰岛,酒有茅台,不是所有香蕉都叫老棚牛粪香蕉。老棚村的自然环境是限量的,同样的品种,移到其他产区栽种,也种不出老棚牛粪香蕉的口感,我们将坚持‘小而精’的发展思路,做‘好吃、生态、健康’的高品质香蕉。”提到老棚牛粪香蕉,李文斌自信满满。
从1974年李廷忠带回四株香蕉苗,到今刚好五十载。从房前屋后零星栽种到规模化、产业化,再到如今品牌化发展,老棚人始终坚持精耕细作、生态种植,踏踏实实干产业,赢得市场美誉的同时,老棚人也收获了朴素的幸福。
村民李敬彬身体带有残疾,但依靠踏踏实实发展香蕉产业,先后将家里的三个女儿全部送入大学,后来均考上公职,成为国家公职人员。老棚村先后获得文明村、平安村、优秀党组织等荣誉,多年来,全村无刑事案件、无上访、无群体事件。
山水间,是故乡。“山水老棚”,承载的是李文斌的乡愁,是老棚人勤劳质朴静而不争的民风乡韵,也是坚持五十年生态种植的草木之情。春夏秋冬,时空变换,不变的,是明山秀水间那生生不息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