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的白玉景村,清晨还伴着丝丝寒风,农户们骑着摩托车赶往甘蔗地务工,“今年暂时不出去打工了,我们在家有活干,有钱挣!”近年来,后箐乡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服务联动、风险联控、示范联创”的“四联”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多彩彝乡画卷。
如何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把农产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后箐乡着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农带农作用,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金和人才基础。截至目前,全乡1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1860户脱贫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3个龙头企业、14个合作社、69个家庭农场累计带动7900多名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利益“联”结,通过引进云县甘化公司推广种植高海拔甘蔗,在白玉景村、梁子村等村规划新植甘蔗0.22万亩,预计产值670万元,涉及农户750户,通过土地流转每年可产生租金60余万元,同时实现就近务工2300余人次,带动务工收入30余万元。
服务“联”动,通过与中丝集团景东丝绸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提供蚕桑种苗、培训、管理、销售等全链条服务,帮助村民实现“订单式”养蚕。2024年全乡蚕茧产值达350余万元,蚕农户均增收2.2万元,使“单打独斗”的单一化传统蚕桑经营模式向“抱团合作”的多元化新型模式转变。
风险“联”控,依托现有的1.34万亩台地茶园,与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成立群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让农户实现就近就地务工、茶叶协议收购,有效增强了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保证企业原料供应和用工稳定。2024年群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茶叶产值200余万元,每公斤鲜叶价格较上年增长1.8元以上;企业用工270余人次。
示范“联”创,充分发挥农村致富能手、种植大户、“田专家”“土秀才”等乡贤人才的作用,通过抓好4个乡级示范点和7个村级示范点160亩的临沧坚果提质增效示范建设,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发展,2024年,全乡临沧坚果青皮果产量达2068吨,实现产值1655万元。
如今,站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节点回望,当白玉景村的甘蔗苗孕育希望,当邦东村的茶香飘向远方,当上台村的蚕茧结出“硕果”,后箐乡正以联农带农的生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面向未来,后箐乡将围绕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在“田园后箐,绿美彝乡”的田野上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山乡蝶变”!
(作者:张余嘉;审核: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