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栗树乡深挖自身特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在咖啡、坚果、烤烟和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成功实现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多元联动,咖啡产业“破茧成蝶”。栗树乡秉持绿色、有机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创新模式。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成功引入多家优质企业,共同建设现代化加工厂与示范基地,不断强化咖啡种植与管护技术培训,使得咖啡品质大幅提升,推动产业成功转型升级。如今,咖啡产业已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其种植范围广泛,覆盖16个村、120个村民小组,惠及农户2400余户,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000余吨,产值约4200万元。丰收之际,咖啡地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周边农闲村民纷纷加入采摘队伍,依靠勤劳的双手换取丰厚收入。
依江谋篇,坚果产业“硕果盈枝”。栗树乡充分依托澜沧江河谷热区的独特资源,科学规划坚果产业布局。将海拔1200米以下区域划定为重点发展区,1200—1400米局部区域作为次发展区。在上级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力推进坚果产业提质增效工作,打造了1个乡级核心示范基地、5个村级示范点。目前,全乡坚果种植面积已达2.49万亩,产量700余吨,产值超630万元。在利益共享机制创新方面,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为强大动能。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村级“三资”,与正成农业等县级龙头企业深度合作,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新路子,让小小坚果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子”,绘就了一幅增产致富的美好新图景。
精细施策,烤烟产业“金光灿烂”。栗树乡实行乡领导包村、工作队员包户的责任机制,为烟农协调贷款,助力他们解决资金难题;同时,对百亩以上种烟大户给予奖励,极大地激发了烟农的积极性。此外,精心选优配强技术员队伍,强化技术培训,根据烤烟生产的各个环节,开展大规模培训与实地指导,全力打造一支专业的烟农队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根据烟区转移和劳力分布情况,新建、修缮烤房,开挖生产路,彻底消除烟农的后顾之忧。成功将白水村打造为千亩烤烟示范村。2024年,全乡烤烟种植面积达1894.8亩,产量4800担,产值798万元,惠及119户500余人,烤烟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一片片金黄的烟叶,成为了农民的“致富叶”。
党建赋能,中药材产业“点绿成金”。栗树乡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N种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在崎岖笼、白水、岩子头三个高海拔行政村,充分利用核桃林和茶园的林下空间,套种重楼、黄精、滇龙胆和白芨等中草药。目前,已有300余户农户踊跃参与种植,种植面积达700余亩,产业价值超150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党建引领下的中药材产业,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功激活山林资源,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山区农民开辟出一条致富新路径 。(张天宏、康文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