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因群众自发调整种植结构导致部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村民建房、基础设施等建设导致部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出现“非农化”。为全面查清辖区内的耕园林地利用现状,后箐乡党委、政府扛牢扛实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开展耕园林地摸排工作。
摸清底数,明晰土地利用边界。以摸排辖区内因退耕还林、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导致耕地流出且无法及时整改和25坡度以下的耕地园地和设施农用地为切入点,充分利用“云耕保”平台,对业内分析排查提取的图斑进行实地摸排,为下步明晰耕园林地边界,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全乡共计完成排查耕园林地图斑764个,设施农用地图斑278个。
加强监管,扛实耕地保护责任。化解耕地保护与乡村发展的矛盾,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要以不突破全乡5.72万亩耕地保有量和1.2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前提,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提高土地供给保障效能。
调整优化,科学合理规划布局。调整优化耕地园地林地的布局和结构,是统筹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后箐乡因山区面积占比高,产业发展呈现出类多、点散、面小的特点,要通过此次调整优化,以提质、集聚、置换优化耕地布局,不断挖掘土地潜力,提升利用效率,园地要依托产业升级向适宜区集聚布局,为下步耕地园地林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做足准备。
在下步工作中,后箐乡将以此次耕园林地摸排工作为契机,科学划定功能分区,不断盘活土地资源,强化土地供给保障能力,科学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在推动全乡经济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中作出要素保障部门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