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片荒山,可以同时有多少份收入吗?”云南云县晓街乡下村村支书杨丽美笑着问笔者。
答案是五份。企业向村集体租赁荒山,村集体可收获地租和入股分红,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作物,进行生态养殖,同时,还可在家门口就近务工。村民可收获资产性收入、经营收入与劳务收入多种收入。一片荒山,变废为宝,切实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晓街乡积极探索“党建+光伏+集体经济+N”发展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以党建之“光”点燃荒山发展之翼。
党建引领,搭建联动平台。晓街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队伍形象,亮鲜红旗帜。全面履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就基地入驻、租赁土地等有关事宜和村民进行协调沟通,并积极与国土、林业、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帮助解决项目建设用地、施工用电等前期工作。充分地发挥了党员带头作用,积极协调为该项目落地和投产,在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加强联系,一体推进,加强与以华能澜沧江为业主方的阿柱田光伏项目、以三峡新能源为业主方的云县爱华镇100MW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企业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增强项目持续性,由“借光”到“光农互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由“帮扶输血”到“自我造血”,注入新动能。
支部发力,确定领航主体。晓街乡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党建+光伏+集体经济+N”发展模式的运营主体,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乡贤能人、致富带头人等骨干成员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主人翁”作用,精诚团结、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加强综合分析研判。乡党委牵线搭桥,与懂经营、善管理的晓街商会合作,创新发展“板”下经济,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做好“N”的细化工作,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为晓街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为农民持续增收再造一台“发动机”。
盘活资源,选优绿色产业。围绕“绿色食品牌”的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突出产业发展聚合效应,结合光伏项目视觉美感和开发观光体验式农业,针对地块的优势,盘活利用生态资源,与晓街商会合作发展花生、红薯、饲草等矮杆植物规模化种植,“板”下养殖(养鸡),大力拓展红色观光、果蔬采摘、农业体验、周末度假等附加产值,改变“抱着金饭碗讨米”的局面。积极与上级部门争取技术服务指导,加强“土专家”“田秀才”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确保产业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
优势互补,完善共赢机制。晓街乡建立共赢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坚持与村组织、村级合作社、晓街商会、致富带头人等之间的合作机制,签订相关协议,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坚持公平公正、民主公开原则,在项目建设、主体确定、合作方式、利益联结等环节中广泛征集意见,就“党建+光伏+集体经济+N”发展模式达成共识,形成舆论压力,进一步激发集体意识、集群众之力,办群体之事。通过组织群众会议,向群众深入宣传光伏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有利局势,完成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租地工作,就近务工人数增加。三是建立产销合作联盟。通过强化与晓街商会、致富带头人的合作与协作,形成发展合力共识,建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亲密伙伴关系,不断提升产销精准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产有基地、供有货源、销有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