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养老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
来源:云县人民政府 作者:云县民政局 时间:2021-03-16 点击率:【 打印 】【 关闭 】 |
云县养老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一、云县养老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特困人员920户974人,我县共运营11个乡镇农村敬老院(含1所是民办敬老院), 漫湾镇、栗树乡、幸福镇3所农村敬老院目前未投入运营,实现了乡镇农村敬老院全覆盖,有城市公办养老机构1所。全县共有集中供养特困人员183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为18.7%,养老机构入住率13.9%。全县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养老服务站)17个。2020年底,全县共建成养老床位151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3张,机构内护理型床位62张。县中心敬老院等6所评定为二级敬老院,大寨敬老院等5所评定为一级敬老院。全县共有45名护理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护理员培训并获得初级护理员资格证书,受训率达95.7%。 二、积极做好高龄津贴发放工作 为确保高龄津贴发放工作的准确性,保障高龄老年人基本生活,云县认真组织做好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工作,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会议、入村宣传、发放纸质材料、网络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高龄津贴政策,让高龄津贴发放(80周岁至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50元,100周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500元)等有关政策家喻户晓,营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浓厚氛围。二是调查摸底,核对信息资料。组织12个乡镇民政办对辖区80周岁以上老人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将老人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银行账号及近期照片整理归档,认真核对申请人信息,动态管理新增和死亡高龄人员信息,确保发放工作规范有序进行,不漏发一人、不错发一人。三是扎实服务群众。我县对符合条件的80周岁老人逐一进行电话通知,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将“高龄津贴”登记核查工作做得更深入、更扎实。四是资金发放到位。2020年1至12月,云县共为8075名老人发放高龄津贴,资金共计447.38万元。 三、农村敬老院运营主要做法与创新经验 我县积极倡导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敬老院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大力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的宗旨意识,理解、关爱、扶助老人,为入住老人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把自己当作老人的儿女,像孝敬父母、长辈一样对待院里的老人,细心观察老人的需求,贴心为老人服务,全身心的投入敬老、爱老事业。一是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已运营的养老机构100%与公办医疗机构签订了医养结合协议,建立了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巡诊义诊、接诊转诊、康复指导、“一站式”即时结算等服务。扎实做好居家养老老年人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对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无病早预防、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定期邀请联系的医疗机构为老人免费检查身体及时掌握老人身体状况,院内配备常用药,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到定点医院医治。二是积极探索“以院养院”创新模式。注意营养膳食合理搭配,为老人提供可口便于消化的食物,饭菜力争每天不重复。鼓励有条件的敬老院开展文娱活动和“以院养院”生产活动,如爱华镇敬老院、涌宝镇敬老院、茶房乡敬老院以及晓街乡敬老院都利用院区空地养殖鸡猪,种植香蕉、玉米及各类蔬菜,让身体条件允许并且愿意劳动的老人有动起来的地方,通过劳动活动增加老人间的凝聚力,也减轻敬老院供养经济开支压力,老人们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都由衷感到幸福快乐。 四、主要困难问题 我县养老服务在指导全县养老服务、老年人福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管理工作上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养老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养老设施历史上欠账多,且现实任务巨大。由于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起步较晚,无论是养老设施、服务人员和社会化养老观念等,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比如全县养老床位数1545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仅有23张,离目标任务35张还有很大差距。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不高,农村敬老院入住率偏低。乡镇敬老院因建设资金缺口大,导致项目未完工通过验收,未投入运营;近年来农村特困人员数量减少,且国家对特困人员生活补助逐年增长,大部分特困人员及其监护人不愿意到敬老院入住。一方面,有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认为入住敬老院会被人歧视、看不起,舍不得自己的几亩土地,即便家里条件再差也不愿入住敬老院。另一方面,随着分散供养补助标准逐步提高,部分监护人不愿意送老人入住敬老院,部分老人认为入住敬老院受人管理、不自由。 (三)养老服务发展渠道单一。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日托式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种新型养老模式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县主要以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为主,未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样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如,积极组织和串连起社区、行政村或较大自然村范围内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型社会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型托老所等,为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实惠、快捷的养老服务,鼓励农村探索自助式、互助式养老服务机制。社会工作介入养老工作不够。 (四)敬老院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管理服务人员在管理知识和业务水平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服务项目有待改善。提供的服务内容缺乏多样性,对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重视不够;三是在建立健全的健康档案、老年人业余活动等方面重视不够。四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运营养老机构中70岁以上的老年人115人。随着时间推移,失能老人占比将逐渐增多,机构内护理型床位配比不足,需要对敬老院床位进行改造。 四、意见建议 (一)针对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符合国情农情、适应老年人切实需要的农村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巩固和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在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方面打算和意见建议:一是积极发挥养老服务政策的引领作用,加强护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选树培育本土养老品牌,时刻将安全责任和风险意识摆在首位,加强安全防范。二是持续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规范资金发放监管过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三是充分调动社会参与,树好云县敬老文明新风,开展各类特色关爱服务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 (二)针对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改造提升,补短板强弱项,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的意见建议: 一是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二是提升乡镇敬老院机构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村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能力。 (三)加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强化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兜底保障能力,更好履行兜底线保基本职责的意见建议:深入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整治工作,强化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完善主动发现机制,确保特殊困难老年人得到及时救助。 (四)统筹城乡和区域养老服务发展,进一步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的意见建议:鼓励社会力量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举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餐桌等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五)针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营思路和模式方面的意见建议: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村(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采取多元推进的方式,不断丰富老年人服务需求项目,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公益性服务、志愿者服务,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老年服务需求。 (六)针对盘活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的经验做法及意见建议:聚焦满足农村地区失能、失智特困人员服务需求,继续实施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改造升级照护型床位,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制度,深化社区关爱服务,促进特困供养机构与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切实发挥其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