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政发〔2022〕139号
云县乡村振兴局:
根据《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安排云县2022年度第一批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计划的通知》(云县政发〔2022〕14号)和《云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的通知》(云县财农发〔2022〕55号)文件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的有关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决策部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实施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现将相关事项请示如下:
一、项目名称: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建设地点: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
四、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蓄水池3座,其中:200立方米蓄水池 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引水管道9400米,其中:φ90PE管3100米,φ63PE管2600米,φ50PE管3700米。
五、计划建设年限
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
六、项目估算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88.83万元。资金来源:申请2022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8.83万元。
此示,如无不妥,敬请给予审批。
附件: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云县爱华镇人民政府
2022年8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云县爱华镇人民政府
2022年8月
项 目 名 称: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实施单位:云县爱华镇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云县乡村振兴局、云县水务局
审 核:云县乡村振兴局、云县水务局
技术指导单位:云县水务局
项目申报单位:云县爱华镇人民政府
编 写 人 员:郑友山 爱华镇政法委员
张廷竹 爱华镇宣传委员
张继斌 爱华镇项目建设办公室主任
朱兴军 爱华镇水务服务中心主任
罗正伟 爱华镇乡村振兴办公室负责人
黄光毅 爱华镇水务服务中心工程师
毛文福 爱华镇项目建设办公室助理工程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第一节 项目概要 2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
第二章 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7
第一节 地形 7
第二节 水文、气候、地质 7
第三节 材料及运输条件 7
第四节 道路交通设施 7
第五节 电力通讯设施 7
第六节 自然灾害 8
第三章 管道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8
第一节 建设内容及规模 8
第二节 水资源状况分析 8
第三节 项目建设用地分析 8
第四节 蓄水池、管道建设工程设计 9
第四章 灌溉管道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9
第五章 编制依据 10
第六章 项目影响与评价 11
第一节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11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11
第七章 项目建设管理 13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13
第二节 项目工程建设方式和管理办法 13
第三节 项目实施管理 15
第四节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17
第八章 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18
第九章 保障措施 18
第十章 建成目标及效益分析 19
第十一章 项目建议结论 21
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论
云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临沧市东北部,国土面积3760平方公里,总人口38.9万人,居住着以彝族为主的22种少数民族。云县是澜沧江水利资源开发的第一站,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85公里,国家先后在云县建成了漫湾、大朝山两大水电站,年均衡发电量为124亿千瓦时。云县是云南省重要的烟、酒、糖、茶基地县,烤烟、茶叶、蔗糖、核桃等产业已基本实现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云南澜沧江酒业集团、茅粮酒业集团占据了云南酒品市场很大份额。云县历史悠久,境内考古发掘有距今3000多年的忙怀新石器遗址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鼓、铜钟、铜矛及青铜器冶炼遗址。云县拥有丰富的水电能源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素有“沧江明珠、古道重镇、云酒之乡”之美誉。
爱华镇古称大侯寨,系大侯长官司治城,自古为西南重镇。爱华镇地处云县城所在地,祥临、云保二级公路贯穿全境,南河、北河在城内交汇,是临沧东连昆明、西向缅甸、北接楚大、南下湄公的商贸与经济重镇,更是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镇国土总面积526.7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28个村民委员会、306个自然村、315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11.5万人。境内居住着回、彝、白、傣、苗、佤、布朗、普米、拉祜、傈僳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3%。全镇共有耕地9.87万亩,人均1.49亩;有森林面积39.9万亩,森林覆盖率49%。2020年末,实现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45亿元,实现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6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5元。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云县2022年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云县人民政府关于安排云县2022年度第一批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计划的通知》(云县政府发〔2022〕14号)和《云县财政局关于下达2022年第一批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的通知》(云县财农发〔2022〕55号)文件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产业。长坡岭村水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产业灌溉用水保证率不高,加之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投入不足,田间配套不完善,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农田水利综合能力的提高,保证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已迫在眉睫。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爱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专题现场会,广泛听取村组干部和群众意见,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测设,编制《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节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
二、建设性质:新建
三、主管单位:云县乡村振兴局、云县水务局
四、建设单位:云县爱华镇人民政府
五、建设地点: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
六、建设时限:2022年8月—2022年12月
七、建设内容:新建蓄水池3座,其中:200立方米蓄水池 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引水管道9400米,其中:φ90PE管3100米,φ63PE管2600米,φ50PE管3700米。
八、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概算总投资88.83万元。资金来源:申请2022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8.83万元。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基本镇情
爱华镇古称大侯寨,系大侯长官司治城,自古为西南重镇。爱华镇地处云县城所在地,祥临、云保二级公路贯穿全境,南河、北河在城内交汇,是临沧东连昆明、西向缅甸、北接楚大、南下湄公的商贸与经济重镇,更是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物流、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镇国土总面积526.7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28个村民委员会、306个自然村、315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11.5万人。境内居住着回、彝、白、傣、苗、佤、布朗、普米、拉祜、傈僳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3%。全镇共有耕地9.87万亩,人均1.49亩;有森林面积39.9万亩,森林覆盖率49%。2021年末,实现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45亿元,实现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6元,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95元。
二、基本村情
爱华镇长坡岭村位于云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0公里,东邻勐勐村委会,南邻中良子村委会,西邻小忙兔村委会,北邻勐勐村委会,全村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705户农户2617人,2021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26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8元。该村属于贫困村,适宜种植甘蔗、核桃、水稻、香葱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农作物、核桃和畜牧养殖为主。项目点位于祥临二级公路边,海拔1100米-1350米,雨量充沛,气温相对较好,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常年气温在20℃-30℃之间,土地资源较丰富,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地势相对平缓,光热适宜发展蔬菜、烤烟、畜牧业等产业。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全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长坡岭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发展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高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部分村民小组(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化程度相对较低,工程性缺水问题还较为突出,农业生产仍处于多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农民增产增收较困难,经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致富奔小康的任务较艰巨。
长坡岭村大平掌上沟建于1957年,当时发动大平掌、二平掌、小平掌、大村、街子上下6个村民小组人工开挖,开挖时长两年,1959年竣工通水。当时属于小二型土水渠,沟渠全长6.8公里,原流量0.05立方米。2012年经国土开发综合整治项目修复为三面光沟,现大平掌上沟覆盖长坡岭村6个村民小组,即大平掌组、二平掌组、小平掌组、大村组、街子上下组,6个组主要以养殖业和种植蔬菜为主,而养殖业和种植业需要大量水特,且长坡岭蔬菜种植主要以香葱为主。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长坡岭村大平掌上沟,由于空间分布不合理,直接影响该片区上千亩农田地灌溉用水,给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谐发展带来阻力。
长坡岭村水资源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业产业灌溉用水保证率不高,加之近年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投入不足,田间配套不完善,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农田水利综合能力的提高,保证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通过项目建设,能推动全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村灌溉管理水平和灌溉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减轻农民负担,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渠道输水,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工作效率低,且渠道输水过程中由于渠道渗漏可导致50%左右的失水量,因此渠道渗漏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管道灌溉工程是指以管道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管道系统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1.25MPa,它是以管道代替明渠,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输送到田间沟、畦灌溉农田,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农民常形象地称为“田间自来水”,是发展面积较大的一种节水工程形式。管道灌溉便于管理和机耕,输水管道埋在地下,不影响田间农业机械耕作和交通运输,没有了沟渠需要年年维护和清淤的问题。
水资源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多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因此发展农田地管道灌溉技术十分必要:一是节约水资源。农田地灌溉在水资源利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实行管道灌溉技术可减少无效耗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管道灌溉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道灌溉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不同时期的实际需求量调节灌溉量,并结合先进的设备、技术为农作物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水分条件,使得自然环境、相关因子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三是可以减轻灌溉中的劳动力。管道灌溉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减轻了农业灌溉中的人工投入,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节省更多劳动力,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完善。
第二章 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第一节 地形
项目区属山区,四面崇山峻岭,是典型的坡地形状。整个项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拟建灌溉管网及配套设施距祥临公路1.2公里,地形标高在1100米至1350米之间。
第二节 水文、气候、地质
云县水资源较为丰富,总水能蕴藏量52.3万千瓦,年平均降水总量50.1626亿立方米。已建成蓄水工程610件,其中,建成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0件,小(二)型水库22件,小塘坝577件,总蓄水量3388万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8711件;提水工程19件。全县有效灌溉面积13.27千公顷,水利化程度59%。项目区沿线地形较复杂,海拔高度在1800~2200米之间,属山区。平均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6℃,主要风向为西北风,地震烈度小于6°区。
第三节 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采用当地石场石料,砂可在长坡岭村委会一带沙场筛选。所需砂、块石、碎石、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建设工地。
第四节 道路交通设施
长坡岭村周边交通较方便,镇村组道路已覆盖整个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
第五节 电力通讯设施
项目区已实现户户通电,通信条件便利,可满足项目建设、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求。
第六节 自然灾害
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每年山洪灾害都会冲毁沟坝头和沟渠,导致农田地无法灌溉。
第三章 管道灌溉工程设计方案
第一节 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蓄水池3座,其中:200立方米蓄水池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引水管道9400米,其中:φ90PE管3100米,φ63PE管2600米,φ50PE管3700米。
第二节 水资源状况分析
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水源为长坡岭村大平掌上沟,年平均流量0.5立方米/s,从水资源总量分析,水资源较为丰富。加之项目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而且降雨60%集中在5—8月份。随着森林覆盖率增加,水源的涵养量也随之增加,可以保障长期灌溉用水来源。
第三节 项目建设用地分析
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新建蓄水池3座,其中:200立方米蓄水池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引水管道9400米,其中:φ90PE管3100米,φ63PE管2600米,φ50PE管3700米。经爱华镇自然资源管理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和林业草原服务中心核实,该项目建设管道全部深埋地下,蓄水池建好后覆土厚50厘米,不影响爱华镇总体规划。该项目为灌溉管道及蓄水池建设,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作为设施农用地管理,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林地资源。
第四节 管道、蓄水池建设工程设计
一、管道设计
长坡岭村灌溉管道取水点位于爱华镇长坡岭村大平掌上沟,保证了水量,为改善1000多亩农田地灌溉问题,灌溉管道进出口高差约为150米,设计流量0.015立方米/s,根据地质地形条件,新建引水管道9400米,其中:φ90PE管3100米,φ63PE管2600米,φ50PE管3700米。
二、蓄水池设计
新建蓄水池3座,其中:200立方米蓄水池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
第四章 灌溉管道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蓄水池工程。新建蓄水池3座,其中:200立方米蓄水池1个,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概算投资392910.33元。
二、引水管道工程。新建引水管道9400米,其中:φ90PE管3100米,φ63PE管2600米,φ50PE管3700米。概算投资495451.27元。
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概算总投资88.83万元。其中:申请2022年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88.83万元。(工程量及投资概算清单详见附表)。
第五章 编制依据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各种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1、水利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5〕116号,水利部《水利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5〕389号;
2、水利部《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水利工程水利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水利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331-2005,结合当地市场价格估算;
3、云南省水利厅、发改委《关于印发<云南省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试行)云水规联〔2005〕116号;
4、水利部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5、水利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SL/T153-95;
6、水利部《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定》;
7、本工程规划设计资料、规划设计图纸、现场勘查资料和现行物价调查资料。
第六章 项目影响与评价
第一节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一、在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原材料(水泥、砂石)运输、堆放过程产生的扬尘、泥土的抛洒,将对大气环境及周围的环境卫生产生影响。
二、施工场地产生废水及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三、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将对周围的环境卫生产生影响。四、项目在施工期,施工设备如搅拌机等的运行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噪声影响。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工艺:严格按照建筑管理部门施工环保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
二、施工废水:为了减少施工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方对施工前期基础开挖施工阶段产生的基坑废水采取加大水池容积的方式延长废水滞留时间,达到沉淀泥沙和悬浮物的作用,并只抽、排沉清后的表层水;混凝土加工、浇注和养护等施工废水,采取设置小水塘(池)的方式沉淀泥沙悬浮物后用于混凝土搅拌和场地洒水等工序,以减少污水排放量,并节约水资源;生活废水通过沉淀池收集处理,使施工废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减弱,保持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三、施工粉尘:为减少施工期建筑扬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对施工场地需采取洒水抑尘措施,同时还应对被运输车辆污染的道路进行及时的清扫、冲洗。
四、施工噪声:施工期内应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合理调整高噪设备的使用时间或采取临时隔声屏障,使建筑施工期间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避免尽量降低噪声对周围住户的影响。
五、垃圾: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于建筑垃圾应按照《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9号)加强管理,应及时清运至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堆放或垃圾处理场地填埋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运往指定的垃圾池,与村民生活垃圾统一处置,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垃圾处置得当,不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六、施工期水土保护: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挖填同步;完善排水设施,筑好排水沟,有效汇集水流,避免水流冲走砂土,破坏周边水土,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和复原。
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评价
施工期间,要坚持文明施工,特别注意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尽量减少施工过程带来的影响,进入营运期后,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生活垃圾和污水,垃圾按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清运,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大;项目的建设中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治理措施,加强管理,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轻微,不存在大的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七章 项目建设管理
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由爱华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爱华镇财政所负责资金管理,并请县乡村振兴局和县审计局负责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克期完成建设任务,爱华镇人民政府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杨奇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政法委员郑友山同志和宣传委员张廷竹同志担任,成员由镇党政办、项目办、财政、水务、公路、村镇规划、农业、林业、国土、乡村振兴等站所负责人及项目涉及村的支书、主任组成。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项目监管,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负责具体实施和组织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流失,质量不降低,按质按量完成建设内容,充分发挥项目效益。
第二节 项目工程建设方式和管理办法
一、实行项目公告公示制
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21〕140号)文件相关规定做好公告公示,严格执行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公告、公示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建设期限、资金规模、资金来源、工程标准、工程规模、项目实施单位及责任人、举报电话等,以村组公示栏形式进行公告公示,不少于20天,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把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充分保障项目实施。
二、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项目建设实行法人责任制,由爱华镇人民政府为法人单位, 镇人民政府镇长为法人代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项目法人单位对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资金管理及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全过程负责。
三、实行招标投标制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6号〈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21〕19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1年版)的通知》(云政办函〔2020〕115号)规定和标准执行,通过“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召开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项目工程监理。在项目实施中,爱华镇人民政府将联合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投资、进度、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协调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认真履行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职责项目。
四、实行合同管理制
签订项目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政策及有关规定,签订的项目合同,除法定代表人外,必须是持有法人委托书的法人委托人。法人委托人必须对本单位负责,对本职工作负责,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签约权。签约人在签订项目合同之前,必须认真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情况,包括:对方单位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有否经营权、有否履约能力及其资信情况,对方签约人是否法定代表人或法人委托人及其代理权限,做到既要考虑本方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对方的条件和实际能力,防止上当受骗,防止签订无效合同,确保所签合同有效、有利,签订项目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和“价廉物美、择优签约”的原则。合同中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文字表达要清楚、准确,合同签订以后双方要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来履行合同。
五、实行工程监理制
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应当与项目法人签订书面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的主要条款是:监理的范围和内容、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监理费的计取与支付、违约责任、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监理单位应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开展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公平地维护项目法人和被监理单位的合法权益。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工程监理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设单位实施监督,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建设单位不拨付工程款,不进行竣工验收。
第三节 项目实施管理
一、项目组织
项目由爱华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爱华镇财政所负责资金管理,并请县乡村振兴局和县审计局负责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爱华镇项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项目实施,强化项目监管,按照项目建设要求负责具体实施和组织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不流失,质量不降低,按质按量完成建设内容。
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及时召开项目建设动员会,项目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各自然村召开户长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把群众变成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监督项目的主体,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宣传增强建设的热潮,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二、工程监理
按照“项目监理制”要求,通过镇党委、政府“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确定项目监理单位。监理全程参与技术质量监督,监理有质量、安全生产否决权;签发付款凭证权,下达开工、停工、返工、复工令权等,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并上报,充分保证工程质量。
三、质量管理
在项目实施中,由爱华镇人民政府委托专门的工程监理人员对监理范围内的投资、进度、质量进行动态控制,负责各施工合同信息的管理,协调各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同时,监理享有下列权力:依据合同规定,监理有质量、安全生产否决权;签发付款凭证权,下达开工、停工、返工、复工令权等,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的同时,由甲乙双方签订《廉政合同》,加强项目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确保项目资金有效安全使用。
四、资金管理
项目批复并下达资金后,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21〕140号)、《关于继续支持脱贫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通知》(云财农〔2021〕153号)、《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和《云县2022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严格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拨付与项目建设基本一致,坚决杜绝出现资金滞留问题。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坚持报账制和公示制。资金实行预拨制,按施工进度以及完成的工程量支付工程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结算付款,并扣留3﹪的项目资金作工程质量保证金,待运行一年后无工程质量问题,按程序支付保证金,同时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审计,增加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五、档案资料
做好从项目开工实施到竣工验收的档案痕迹管理工作,完备申请开工报告、批准文件、工程建设进度报表材料和相关图片资料、财务资料、施工资料、检查资料及资金决算报告、竣工验收报告、审计报告等材料。做到项目档案痕迹资料存放完整、规范,有据可查。
六、进度统计
项目实施以后,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安排施工,同时做好项目进度统计工作,并定时向项目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实施进度。
第四节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期限为2022年8月—2022年12月,建设期限为5个月,具体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2022年8月编制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并报批。
2022年9月完成项目招投标、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
2022年10月—2022年12月完成路线复测、管路土石方开挖、管道安装、蓄水池砌筑及试水等工程。
2022年12月下旬完成项目建设工程初验工作,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对照目标任务进行分析,查缺补漏,及时完善,全面做好工作总结和档案管理工作,送审计部门进行项目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工作,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八章 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建设痕迹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务必对项目实施前、中、后期的相关批准文件、现状图片资料、技术档案等资料按照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做好档案管理,确保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有据可查。
注重完工项目的初验工作。项目建设单位按照项目建设的相关要求,及时做好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按照行业技术标准和要求,及时做好单项工程的质量检查或抽查,如发现质量差或不合格,要督促施工单位进行补救,直至合格为止。为确保建设项目尽早发挥效益,项目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初验,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合格后备齐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各项资料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工作例会、督导检查、进展通报、协调联动等工作机制,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新格局,确保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稳步、有序推进。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项目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及时召开项目建设动员会、项目村召开理事会和户长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把群众变成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监督项目的主体,成为项目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宣传增强建设的热潮,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
三、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项目建设要本着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统筹考虑村、自然村组织建设、文化、道路等公共设施布局,将产业引水灌溉工程建设与当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整合。
四、合理预算,加强监管。按照《云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严禁截留或挪用项目资金;工程要严格执行监理、验收、审计等制度;要严格施工管理,切实把好质量关,杜绝“豆腐渣”工程。
五、管好用好,发挥作用。要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办法,落实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道路基础设施长期、有效和安全使用。
六、严格项目痕迹管理。做好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的档案痕迹收集和管理,要完备申请开工报告、批准文件、工程建设进度报表材料和相关图片资料、资金决算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材料。
七、强化项目资产后续管理
为切实规范开展乡村振兴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专项衔接资金项目效益。项目县级验收后,及时开展项目资产登记、确权。明确项目资产性质和权属、管护单位、管护责任人、经营主体、受益人、利益联结和分配制度等内容,并按项目资产权属移交给相关权属单位和个人管理。纳入乡村振兴项目资产统一管理,并根据项目资产性质分别制定和完善项目后续管理办法,使项目工程发挥持久效益。
第十章 建成目标及效益分析
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完善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真正达到田园化、水利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农民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确保作物产量提高、人均耕地增加,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经营规模;通过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水利设施体系化,有效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田,提高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有效改善土、水、肥和交通条件,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河道泥沙淤积,调节气候,涵养水分,减少水污染;避免洪水泛滥破坏灌溉、排水系统,污染水资源;增加林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社会效益
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将全面带动长坡岭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发展,对促进节水型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项目建成后受益705户2617人,其中脱贫户40户189人、监测户2户9人。
二、经济效益
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建成使用后,农业生产条件将明显改善,实现了节水增效,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传统农业开始向高附加值现代农业转变,灌溉效益将大幅增长。可改善长坡岭村六个组灌溉面积1000亩,有效解决该片区种植产业规划地块的灌溉问题及下步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步预测年增收可达50万元以上。
三、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田地保土、保水、保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大大加强。同时,引入、推广现代化的农田灌溉等设施,引导更大范围的农业建设向田园化方向发展,改进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物能循环效率,从管理上抓效益,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生产效能,提高节水、节土,保护和建设生态农业的意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活和居住条件,奠定良好的工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十一章 项目建议结论
通过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诸因素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对项目实施后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的效益进行了客观的预测分析,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了科学的估计和分析,通过认真研究分析认为,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镇情、村情、组情,符合群众意愿,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是可行的。
附件:1、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计划表;
2、绩效目标申报表;
3、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水池施工图;
4、云县爱华镇长坡岭村香葱产业灌溉工程路线图;
5、项目建设规划审批意见;
6、项目用地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