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有发展,乡村振兴有希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进城,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就业,农村土地流转、人地分离的现象成为普遍,加上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迫在眉睫,农业机械化操作也对规模化经营提出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近年来,茂兰镇着力破解农户承包地“碎片化”难题,推行“小田变大田”模式,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全面奏响乡村振兴曲,让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富裕。
广泛凝聚共识,解开群众心结。坚持村党组织领办,始终遵循公平公正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理念,围绕农民担忧土地权属争议纠纷风险、如何让种地更方便、土地产出更高、推进农业机械化等问题,发动村组干部、“自然村长”、县镇工作队走村入户、挨家挨户征求村民意见,为群众算清经济收入账,确保农户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和边界清晰,逐步在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种植大户、绝大多数农户间达成“小田变大田”共识,为规模化种植打下群众基础。
科学规划土地,强化示范引领。根据农户自愿种植甘蔗实际,茂兰镇温平村依托杨柳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对已达成并田共识的133户农户种植地块进行土地集约化管理,多次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户长会,为群众勾勒出并田后甘蔗产业发展愿景。投资400万元完成土地清丈平整、生产沟渠和生产道路修缮,200余块“小田”合并成千亩“大田”,农户按照并田方案认领土地、规范种植。
发挥科技优势,赢得群众认可。在甘蔗耕、种、管、收等环节上,全力推进机械化操作,为甘蔗降本增效提供坚实保障。在耕种环节,采用大马力拖拉机实施深松浅翻、深耕深松机械作业,提高甘蔗保水耐旱和抗倒伏能力。在种植环节,采用宽窄行机械化种植,通风好、采光好,有效促进甘蔗增产增收,种植成本每亩节省100元,亩产值由4至6吨提升到8至9吨,实现群众增收328.75万元。在管理环节,引入无人机实施作业,有效提高了药物和肥料的利用率和覆盖率。无人机每小时作业100亩左右, 是人工50倍以上。使用无人机作业,有效解决了人工喷洒药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在收割环节,推行“机收+人工砍收”相结合模式,由抓机搬运上车,收割成本每亩节省320元。
经过“小田变大田”改造,多年来被部分农户侵占使用或抛荒的边角、零碎的集体用地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按照流转协议把这些土地转租给种植大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此外,并田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新的就地务工机会,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土地流转价格由并田前每亩300-400元提高到400-500元。
(供稿:茂兰镇谢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