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茂兰镇始终把基层党建“四个一”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具体抓手和有效路径,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四个一”建设,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足马力。
以“1235”工作思路,深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茂兰镇以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忙卓园区项目建设为抓手,引进香港东升集团作为龙头企业,规划总面积12055亩,总投资1.38亿元。以突出“1”个引领、强化“2”个带动、加快“3”个转变、抓实“5”个示范工作思路,将忙卓园区蔬菜种植业作为切口,科学布局高、中、低海拔特色产业,着力调整优化全镇产业结构,探索完善联农带农模式,算好群众“收入账”。目前已完成一期土地流转800亩,建成并种植蔬菜大棚240亩,实现群众流转土地和务工增收360万元。项目后期将集约10005亩土地进行半山区蔬菜高标准种植管护,每年可实现群众增收2000万元以上。积极探索完善“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健全完善风险共担、利益共创、发展共享利益联结机制。以村集体土地流转和上级部门统筹整合项目资源产生收益,每年预计增收村集体经济不少于30万元。实现闲散土地高效利用、群众增收致富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以“124”治理体系,绘就基层治理和谐画卷。试点创建为抓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各族群众优势,依托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台,扛牢扛实“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政治责任,积极探索出安乐村“一核引领、两项基础、四治融合”的“124”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了“平安有保障、社会有秩序、服务有质量、群众有幸福”的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年内开展村民协商议事20余次;划分“自然村长”片区总网格3个,5-10户为单元微网格85个,覆盖858户3420人;建成规范化建设平台1个,安装平安乡村摄像头100余户,在重点路段、重点场所安装摄像头30处;开展法律知识专题培训和讲座12期150余人次;评选最美家庭10户。安乐村以“一核引领”“两项基础”“四治融合”建设,打造为民服务直通车,铺设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的“一张网”。
以“五万工程”产业发展,做强产业示范建设。茂兰镇因地制宜布局产业,着力打造万亩烤烟、万亩甘蔗、万亩南药、万亩蔬菜、万亩光伏“五万工程”。按照“三增三优”烤烟产业发展思路,完善“企业+合作社+职业烟农”的发展模式,大力扶持千亩种烟村、百亩种烟小组、二十亩以上种烟户,稳定核心烟区,强化技术措施指导,实现烟叶生产提质增效,已连续3年为全县唯一的万亩烤烟乡镇。推进甘蔗产业恢复性发展,持续巩固改良现有10600亩甘蔗种植面积,以高海拔甘蔗种植和糖企实施坡改梯项目为契机,全力打造万亩甘蔗产业。建立健全滇重楼、滇黄精、滇龙胆草等南药种植管护机制,引导群众扩大南药种植规模,巩固提升万亩南药产业。依托云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茂兰忙卓园区建设为契机,以打造高标准农田为核心,形成以忙卓片区为核心,辐射带动茂兰村、牛厩箐村等低海拔地区以冬季蔬菜产业为特点的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面完成阿柱田、石门坎等5个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量67万千瓦,涉及茂兰镇境内装机量37.5万千瓦,年内计划增加实施丙令、温平村2个村茶光互补项目,建成后全镇总装机量将达52万千瓦,着力打造全县、全市名列前茅的光伏产业大镇。
以“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提升沿江村经济发展实力。充分挖掘拨还河、哨街两个沿江村文化、自然、历史等资源,不断提升经济发展实力。依托拨还河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引领乡镇(农文旅融合提升)建设项目实施,投入320万元完成草山景区沿线生态产业步道、栅栏、防火瞭望塔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周边群众务工、流转土地收入达50万元。哨街村以火把节、马帮文化、神州古渡、红色文化烈士墓等现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累计挖掘手工制作苏子饼农户70余户,中秋节期间销售月饼总收入达500万元以上,火把节期间旅游收入达200万元以上。至年底,两个沿江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8万元以上,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茂兰镇 纪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