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政发〔2022〕32号
各村民委员会,镇直各单位:
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现将《幸福镇2022年秋粮生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云县幸福镇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幸福镇2022年秋粮生产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安全责任,做好2022年秋粮生产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工作目标责任,根据《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县2022年秋粮生产意见的通知》(云县政办发〔2022〕13号)文件精神,结合幸福镇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按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的思路,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牢牢守护好粮食安全的根基。
(二)目标任务
2022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计划10.985万亩;总产3.4123万吨。结合夏粮生产实际,秋粮计划播种面积8.346万亩,总产3.0529万吨。
二、工作重点
(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供给水平
1.提升稻谷生产水平。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千方百计稳定和恢复稻谷生产,筑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一是扩大旱稻种植。深入推进杂交稻“上山”行动,认真组织落实好国家、省杂交稻旱种补贴政策,把推广杂交稻旱种作为稳定稻谷生产的重要举措,加大“稻+豆”“坚果+稻套种”等模式推广,在全镇发展2000亩杂交稻旱种。二是加大优质稻谷生产。把推广优质稻作为粮食需求侧改革的切入点,继续加大“滇禾优615、楚粳48、宜香优3003”等优质稻谷及地方良种推广,进一步提升优质稻覆盖率。2022年,计划种植优质稻面积0.92万亩。三是加快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依托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扩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种植,力争条件较好稻谷生产区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全覆盖。2022年,全镇稻谷种植面积稳定在1.352万亩,产量0.5017万吨。
2.调优玉米生产结构。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稳定玉米面积,增加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面积。一是增加青贮饲用玉米种植。结合肉牛产业发展,推广青贮玉米1.2万亩,实现农牧结合,提高玉米种植效益。二是增加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加大鲜食甜糯玉米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玉米生产效益,力争鲜食甜糯玉米种植面积突破0.15万亩。三是加快推进玉米饲料化转换。加强与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养殖大户沟通衔接,积极将本地生产玉米就地转化为畜禽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效益,推进农牧结合。2022年,全镇秋收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5.95万亩,产量2.418万吨。
3.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按照“扩面积、提单产”思路,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突破口,多途径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扶持政策,支持适宜区域实施0.1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确保玉米种植地块增收一季大豆。2022年,全镇秋收大豆面积0.223万亩,产量0.0205万吨。
4.提高杂粮、杂豆生产水平。继续加大地方特色粮食品种开发,积极引进杂粮、杂豆等特色粮食品种试验示范,培育生产加工企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培育优质、生态、绿色特色粮食品牌,打造一批区域性地方特色粮食生产基地。2022年,全镇秋收薯类种植面积稳定在0.336万亩,产量0.0523万吨;豆类杂粮等其它作物0.485万亩,产量0.0604万吨。
(二)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1.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压实高标准农田建设责任,所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2.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深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积极引导农民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秸秆收储加工、种植绿肥等综合措施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确保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有机肥施用量增加10%以上,力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推广面积较上年增长10%以上。
3.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优先落实粮食规划布局,引导目标作物种植到粮食生产功能区。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抓好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湖造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跟踪监测耕地撂荒情况,统筹推进撂荒地利用,努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对撂荒一年及以上的耕地,一律不得享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其他惠农政策。
(三)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1.提升科技增粮水平。围绕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工等环节,加大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特色作物生产的中小型农机,推进智能化、自动化、成套装备技术的应用,依靠科技增加粮食单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全镇主要秋收粮豆良种推广7.98万亩、晚秋作物1.05万亩、间套种7.09万亩、杂交稻旱种0.2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15万亩,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力争秋粮平均单产340.2公斤以上。
2.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沼渣沼液、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减量技术推广,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示范。2022年,全镇主要秋收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3.19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7%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集成示范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动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农药减量增效。2022年,全镇秋收农作物病虫草鼠综合防治面积9.8万亩(次),绿色防控面积2.8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3.44万亩(次),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3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率43%以上,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
(四)强化主体培育,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水平
积极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关键环节综合托管和全程托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以新技术、新服务、新渠道带动小农户共享收益,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五)强化农业防灾减灾,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
1.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严格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责任和措施,水稻重点抓好“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稻瘟病和纹枯病的防控。玉米重点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白斑病“三虫四病”的防控。坚持“治早治小、全力扑杀”的原则,提早做好防控物资储备,切实做好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监测预警,落实关键防控技术,按照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的要求,将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2.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水利服务中心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会商,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发展动向,及时发布监测预警,健全完善技术预案。分作物、分灾种制定完善防灾减灾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支持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千方百计减少粮食因灾损失。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底线和头等大事,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担负起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属地责任,充分发挥粮食安全考核“指挥棒”作用。按照面积、产量“只增不减”要求,及早安排布置生产计划,尽快将秋粮生产计划和杂交稻旱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关键任务落实到组、地块和农户。要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政治责任,成立幸福镇2022年秋粮生产工作专班(附件4),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细化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精准落实国家扶持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杂交稻旱种补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落实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巩固提升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险种参保率,提高粮食生产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农资保障。认真抓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调供,确保市场供应,满足生产需要。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农资质量监督抽查等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杜绝假劣种子、化肥、农药下田,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农药经营许可管理,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组织农药质量监督抽查,依法严肃查处制售假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强化农药使用指导,防范农药经营、使用环节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四)强化指导服务。成立幸福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保障小分队(附件5),按照“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和项目工作法”的要求,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生产一线、深入重点项目区,抓培训、办样板,认真落实好每一项科技增粮措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规划实施好杂交稻旱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核心示范样板,示范带动杂交稻旱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两项关键增粮技术任务落实。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勿必强化全程技术指导服务,在关键农时、关键节令派出工作组,对粮食生产和重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切实帮助村组解决粮食生产中的困难问题。
附表:1.幸福镇2022年秋粮生产计划表
2.幸福镇2022年秋粮科技增粮措施计划表
3.幸福镇2022年秋粮生产工作专班
4.幸福镇粮食生产技术服务保障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