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丰富和提高源于生活的彝族打歌艺术,充分挖掘彝族打歌的深层次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唤起彝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和自觉的传承保护意识,树立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建设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艺表演传承项目。为抓紧组织项目实施,使项目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镇情
漫湾镇位于云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镇政府驻地海拔980米,年平均气温20℃,年降雨量126.93毫米,森林覆盖率82.09%,国土面积256.6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2020年末全镇总人口21327人;共有党员855人,其中农村党员797人。境内以彝族为主,共居住着布朗族、回族等17个少数民族。耕地面积32663亩。2020年,全镇经济总收入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78元。居民主要收入构成为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旅游服务收入等。漫湾镇产业主要由茶叶、坚果、核桃、特色水果、云药种植和旅游业构成。
二、白莺山村基本情况
白莺山位于东经100°19′—100°21′,北纬24°17′—24°39′,处于云县大丙山自然保护区腹地,隔江与无量山相望,背靠大丙山长浪坝水库,位于海拔1800米至2300米之间,南北纵距6千米,东西横距1.6千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资源,茶园内目前仍保留自生,半野生和人工栽培古茶树180多万株,分布在12400亩山地和村落中,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20余万株,在500年以上的有5万余株,千年以上的有1.8万株。共有黑条子、二嘎子、本山、等12个茶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茶叶基因库”。2005年10月19日,白莺山古茶园被临沧茶文化博览会组委会定位“白莺山古茶园自然博物馆”,白莺山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可以看到茶树从野生到家种整个变化过程的地区,展示了野生茶成为栽培作物的不同阶段,是茶树起源和驯化的历史见证,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白莺山村作为漫湾镇乡村旅游开发“茶旅”精品路线的核心区,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品牌效应逐渐加强。
(一)白莺山村彝族打歌现状
彝族打歌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是歌、舞、乐高度集中的艺术,是彝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彝族打歌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以歌、舞、乐为载体的群众性、自娱性的歌舞艺术,在喜庆场合,如收获、盖房、婚嫁、庙会、节庆日时举行,舞者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男女相杂,和着领舞者的小号、芦笙、竹笛、三弦节奏,围圈且歌且舞,进入打歌高潮时,笙声嘹亮,笛声清脆,舞步咚咚作响,群情激昂,异常狂热。
(二)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艺表演传承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打歌是彝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娱乐活动和精神寄托。是溶信仰、民俗、族规、礼节、技巧、才华为一体的社会文化活动,是彝家进行社会交往的媒介和恋爱婚姻的桥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彝族打歌是所有参与群众的集体艺术创作和体验,也是彝族精神文化的集中展示,它对彝族的思想精神、社会生活、民族心理以及文学艺术诸多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彝族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以原始的民间祭祀逐渐发展为包容土主、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的活动,使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同时,彝族打歌凝聚了彝族优秀歌舞传统精华,积淀着彝族和其他民族古老的文化历史内涵,是民族歌舞艺术的活化石,也是彝族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艺术的表现手段,集中了彝族音乐、舞蹈、口传文学、民俗、宗教信仰、历史的精粹和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彝族打歌传承项目建设,对丰富彝族文化的认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加强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加强对漫湾镇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艺表演传承保护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确保漫湾镇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艺表演传承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经漫湾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决定成立漫湾镇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艺表演传承保护项目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阿 君 漫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刘仕高 漫湾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
周 燕 漫湾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成 员:罗维强 漫湾镇白莺山村支书、主任
阳应崑 漫湾镇白莺山村副支书
者剑罗 漫湾镇白莺山村副主任
查正军 漫湾镇白莺山村监督委主任
李元清 漫湾镇白莺山村乡村振兴副支书
李树文 漫湾镇党政综合办主任
徐娅声 漫湾镇财政所所长
张 阳 漫湾镇民宗助理员
四、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概算
1.整理编印打歌曲调100册,每册50元,投资0.5万
元。
2.绘制民族文化墙50㎡,每平方米200元,投资1万元。
3. 购买彝族服装100套,每套350元,投资3.5万元。
4.购买伴奏乐器。(1)购买大铜2个:0.048万元×2=0.096万元;(4)购买长号4个:0.023万元×4=0.092万元;(5)购买唢呐4个:0.018万元×4=0.072万元;(6)购买横笛8个:0.022万元×8=0.176万元;(7)购买芦笙4个:0.098万元×4=0.392万元;(8)购买三弦4个:0.118万元×4=0.472万元。投资1.3万元。
5.建设文化活动场地200㎡(厚8cm),0.012万元/平方米×200=2.4万元,开挖平整地面0.5万元,投资2.9万元。
6.购买音响、电视机1套,投资0.4万元。
7.人员培训40人,每人100元,投资0.4万元。
(二)资金筹措
漫湾镇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艺表演传承项目建设总投资10万元(具体投资参照投资概算表),申请上级补助10万元。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预计建设期限2021年8月—2021年10月,建设期限为2个月,所有建设内容于2021年10月31日前完成,具体实施进度安排如下:
1.2021年7月中旬完成实施方案编写等前期工作;
2.2021年9月中旬完成项目建设工作;
3.2021年10月下旬完成工程资料整编及竣工验收等工作。
六、项目实施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使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并在生活中不断得到丰富发展和提高对丰富彝族文化的认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七、相关要求
(一)项目资金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设立项目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严格财务审批制度,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按项目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及时拨付资金,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坚决杜绝挪用、占用项目资金。
(二)项目痕迹管理
做好从项目开工实施到竣工验收的档案痕迹收集和管理,要完备申请开工报告、批准文件、工程建设进度报表材料和相关图片资料、财务资料及资金决算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材料,做到项目档案痕迹资料收集、存放完整、规范,有据可查。
漫湾镇白莺山村彝族打歌文化传承项目投资概算表
序号 |
名 称 |
单位 |
数量 |
单价(元) |
合 计 (万元) |
备注 |
1 |
打歌曲调整理编印 |
册 |
100 |
50 |
0.5 |
|
2 |
绘制民族文化墙 |
㎡ |
50 |
200 |
1 |
|
3 |
文化活动场地 |
㎡ |
200 |
120 |
2.9(含开挖平整地面费) |
|
4 |
彝族服装 |
套 |
100 |
350 |
3.5 |
|
5 |
大铜、芦笙等伴奏乐器,包括大铜2只、长号4只、唢呐4只、横笛8只、芦笙4只、三弦4只等 |
套 |
1 |
13000 |
1.3 |
|
6 |
音响、电视机 |
套 |
1 |
4000 |
0.4 |
|
7 |
培训费 |
人 |
40 |
100 |
0.4 |
|
合计 |
10 |